工作颂歌
200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工作颂歌》是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创作的一部随笔集,首次出版于2009年。
内容简介
《工作颂歌》是一部随笔集,在其中德波顿采访了许多职场人士,其中有火箭科学家、饼干制造商、会计师、还有艺术家等。他试图找出是哪些因素让工作富有满足感或沮丧感。但结果却让他得出了一个困惑的答案,大多数人仍在从事着他们在16岁那年为自己选定的工作。他开始追问:“人们何时会觉得某种工作是有意义的呢?”而他最终开出了一个心灵鸡汤式的药方,他认为只要工作能使工作者自己开心或减轻别人的痛苦便有意义。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某一天,阿兰·德波顿在蒂尔伯里港口的集装箱码头,从观察码头装卸工人的辛勤劳作中得到启发和灵感,决定写一部类似西方18世纪都市风光全景画的书,专门赞美劳动和劳动者,同时也讥讽其间的可笑之人和可悲之事。于是,他在对包括集装箱码头、物流公司、职业咨询所、会计事务所、航天中心等在内的多个现代工作场所进行大量艰苦的田野调查后,写出了这部以旁观者的角度近距离打量当代职业和从业者的种种境况的《工作颂歌》。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工作者是美丽的,劳动者是崇高的”,阿兰·德波顿没有直接说出这句话,但《工作颂歌》里的每一个篇章、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句子,都在赞美着现代工作场所体现出来的睿智、特性、美好乃至丑陋的一切。
《工作颂歌》里的10篇文章,事实上是10个文学意味浓厚的现代工作场所调查报告。阿兰·德波顿像一个满怀好奇心的孩子,以采访者的身份,进入各种职场,窥探从业者的一言一行,与他们亲密接触和交谈,揣摩他们的内心活动,然后阐发他独到的见解。阿兰·德波顿深刻地指出:“工作是特别有能力供给我们的、与爱同在、使生活之意义得以存在的首要的物质源泉。”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什么使工作中的我们快乐或是不快乐?工作中取得成就有何意义?”是阿兰·德波顿的写作初衷。他希望《工作颂歌》被看做蕴涵着重要哲学问题的工作世界的报道和纪录,通过他对工作世界的特别审视,让人们看清楚工作世界中的美、偶尔的自豪感、平庸和错综复杂。
他还得出了一个观点:工作世界中最为奇妙的地方不在于你投入了多长的时间,或是使用了多么有趣的机器,或是工作本身属于何种经济或工业行为,而在于工作本身是一种心理行为,工作中最大的满足感源于一种情绪,由此也影响了人们对工作的态度。
艺术特色
《工作颂歌》每一章节都独立成篇,佐以古味十足的文笔、略显刻薄的英式幽默。
书中阿兰·德波顿像一个满怀好奇心的孩子,以采访者的身份,进入各种职场,窥探从业者的一言一行,与他们亲密接触和交谈,揣摩他们的内心活动,然后阐发他独到的见解。“工作者是美丽的,劳动者是崇高的”,阿兰·德波顿没有直接说出这句话,但每一个句子都在赞美着现代工作场所体现出来的睿智、特性、美好的一切。他的写作很明显受到普鲁斯特、蒙田、苏格拉底等几位他所崇拜的前辈作家和哲人的影响。诗歌般的节奏、充满张力和韵味的文字、浓浓的书卷气、形而上的哲学思辨,基本构成了《工作颂歌》的特色。
作品评价
《纽约时报》书评人卡雷布·克雷恩:该书某些章节跑题、不知所云。德波顿在书中乐此不疲地取笑劳作者就像关在围栏里的犯人一般,有失忠厚。
《泰晤士报》:(《工作颂歌》)是德波顿给读者的最好的礼物,他让我们更好地思考读者如何生活,如何去改变周遭事物。
《悉尼先驱晨报》:(《工作颂歌》是)“混乱的文明社会中的犀利视角”
作者简介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生于1969年,英国作家,毕业于剑桥大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无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里的小旅行》(2009)、《写给无神论者》(201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参考资料
一曲工作的颂歌.易文网.2010-2-21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10 20:3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