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差别
工业与农业之间在生产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关系上的不同和差异
工农差别(difference between industry and agriculure)指工业与农业之间在生产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关系上的不同和差异。
在原始社会瓦解时期,随着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而产生,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私有制和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城乡对立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激化了这一差别造成尖锐的对立关系。表现为农村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个体农民的破产,农业落后于工业,城市工业通过剪刀差、商业欺诈、垄断价格、高利贷和政府赋税等,对农业进行剥削。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农对立关系,工业和农业相互支援、协调发展。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工业上主要表现为全民所有制,在农业上主要表现为集体所有制,工业和农业之间必须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实现流通。因此,工业和农业在所有制水平、劳动条件和劳动者的经济收入、文化技术水平以及生活条件等方面还存在着差别,工人和农民仍然是两个经济地位不同的阶级。只有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商品经济,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才能逐步地缩小以至最终消除工农差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8 22:0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