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研究
经济术语
工时研究原称动作(工作)时间研究或工时学。最初由泰勒倡导,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重视和采用。工时研究的定义可以看出,它包括2个密不可分的部分: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动作研究是工作方法的研究,包括对多种生产过程的描述、系统的分析和对工作方法的改进;时间研究是在一定的标准测定条件下,确定工人作业活动所需时间总量的一套程序,其直接的成果就是制定时间定额。另一方面,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关系十分密切,很难分开。它们往往是互为条件、互相补充。两者的研究目的是一致的。
主要特点
工时研究的直接结果是制定出时间定额。研究施工中的工作时间,最主要的目的是确定施工的时间定额产量定额,亦称为确定时间标准。
工时研究还可以用于编制施工作业计划、检查劳动效率和定额执行情况、决定机糖操作的人员组成、组织均衡生产、选择更好的施工方法和机械设备、决定工人和机械的调配、确定工程的计划成本以及作为计算工人劳动报蔫的基础。但这些用途和目的,只有在确定了时间定额或产量定额的基础上才能达到。
准备
1.石英秒表
根据作业流程的需要,选择相应功能的电子秒表,需用数量和功能都以满足工时研究的需要而定。
2.观测板
工时研究应该深入作业现场,对实际作业进行观测,因此,在观测现场配置观测板,以备观测记录十分必要。
自制或在文具店购买的现场记录板均可,注意其大小,表格设计要满足现场观测的需要。
3.测量用具
测量用具常用的有圆规、直尺、三角板、衡器。记录所用的铅笔、圆珠笔、彩色笔和其他纸张等。
4.观测记录的统计分析表单
原始记录资料是工时研究的珍贵资料,它是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的原始记录,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的特性。在观测记录时不能随便用一些纸潦潦草草地敷衍,而要将观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部门等填写清楚,这最好是借助于现成的表格,既方便又规范,便于收集成册和进行保管。
作用
工时研究在企业内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
1.1作业的改善:通过对某项作业的工作时间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改进点及改进方法;分析人员通过对作业进行工序分解、工序时间确定、工序改进分析、效果验证等步骤,以达到作业改善的目的,从而减少作业时间、提高人或机器的效率及利用率,提高生产线平衡率。
1.2标准时间的制定:标准时间的制定:对于已经较完善的作业,进行标准时间的制定。在工时研究中,研究人员用秒表观察和测量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员,在正常发挥的条件下各个工作单元所花费的时间,这通常需要对一个动作观察多次,然后取其平均值或进一步补充观察和测量。最后,再考虑到正常发挥的程度和允许变动的幅度,以决定标准时间。
参考资料
工时研究.MBA智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8 19:42
目录
概述
主要特点
准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