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简称“陆工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融合的综合性工程大学,是陆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陆军科技创新的攻坚力量、陆军部队建设的关键支撑、陆军对外交流的主要平台。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以解放军理工大学、军械工程学院主体和重庆通信学院、工程兵学院、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为基础调整组建。各组建单位办学历史可分别追溯上世纪30至50年代在江西宁都创办的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在黑龙江哈尔滨创设的“哈军工”工兵工程系、在山东诸城创建的“军械干部训练队”、在江苏南京创立的“二野军大”和在吉林通化创始的东北民主联军工兵学校。
解放军理工大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的三十年代。1931年2月,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全歼国民党军张辉瓒部队,在这次战役中,红军缴获了半部电台。经党中央批准,利用这半部电台创办了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此为理工大学历史的源头。
原通信工程学院经历了“红军通校”、“延安通校”、“军委工校”、“西军电”、“通信工程学院”更迭,1959年列为全国20所重点高校之一。1994年,经总参军训部批准,通信工程学院的院龄从1931年2月起算。
原工程兵工程学院始于1953年9月成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兵工程系。1961年,该系在西安独立分建为工程兵工程学院;1969年,以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为基础,汇集工程兵工程技术办学力量,在南京组建工程兵学校;1977年恢复“工程兵工程学院”校名。1995年列入全军17所重点建设院校。
原空军气象学院源自1950年12月在北京创建的军委气象干部训练班,1953年改为军委气象局气象干部学校,随后几经易名改建,于1963年改名为空军第三高等专科学校,校址从北京迁至南京。1979年接收了原空军工程学院的气象专业,改称空军气象学院,列入全军高等技术院校序列。
1999年,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空军气象学院和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合并组建解放军理工大学。
军械工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年3月在山东诸城创建的“军械干部训练队”(后经改编定名为南京军械学校),以及1949年6月在通县创办的“军委后勤军械训练大队”(后经改编定名为通县军械学校)。1973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复建军械学校,选址石家庄,时称军械技术学校, 1986年8月定名为军械工程学院。1979年,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95年,学院被确定为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学院被确定为全军学历教育院校。2006年,学院被批准为军队“2110工程”整体条件重点建设院校。2007年,学院被评为全军教学工作优秀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2017年,以解放军理工大学、军械工程学院主体和重庆通信学院、工程兵学院、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为基础调整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通信工程学院、野战工程学院、指挥控制工程学院、国防工程学院、研究生院等5个学院,开设了47个本科专业(含7个人防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建有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军事工程技术为主干、理工军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化学科专业体系。共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十三五”军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6个,“十三五”省级重点学科12个,拥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A类学科2个,ESI全球前1%顶尖学科2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求是奖”获得者6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对象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奖获得者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钱七虎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近10年,学校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军队级一等奖44项。近3年,学员获国际级奖励47项、国家级奖励1000余项、省(部、军队)级奖励1300余项。拥有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7个:军用机械装备实验教学中心、国防工程设备环境及智能化实验教学中心、弹药保障与安全性评估实验教学中心、军用网络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在信息保障、工程兵、装备保障领域典型部队建有13个联教联训基地,连续组织13届“精武”军事项目对抗赛;与北京大学、徐工集团等近20个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度推进军民融合办学;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皇家军事学院等14所外军名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为90多个国家培养近6000名外国军事留学生,选派210余名学员赴外军院校访学和参加国际军事比赛,连续举办7届陆军国际学员周。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军队重点实验室1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近10年,学校承担大批国家、军队重大科研和战略工程建设任务,获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2600余项,其中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4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70余项。
学术资源
《陆军工程大学学报》是军事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刊登工程技术和军事理论等领域的优秀论文,设有“军事通信与电子工程”“军队指挥控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与软件工程”“机械工程与光学工程”“能源动力与电气工程”“土木建筑与防护工程”“军事装备保障与管理工程”“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无人作战”“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学”等主要栏目。该刊自然科学论文数字版已上传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超星期刊以及荷兰爱思唯尔Scopus等数据库。
校园文化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厚德善工 精武强军
团结奉献 求实创新 敢打必胜
《共同的荣光》
作词者贺东久 作曲者印青
歌词:你从硝烟中走来,我在浴火中翱翔,团结是青春的方阵,忠诚是挺直的脊梁,五湖四海汇在一起,厚德善工是我们无悔担当,东西南北聚在一起,精武强军是我们共同的荣光,肩负时代的使命,胸怀复兴的梦想,课堂是致胜的战场,智勇是克敌的钢枪,五湖四海汇在一起,厚德善工是我们无悔担当,东西南北聚在一起,精武强军是我们共同的荣光,精武强军是我们共同的荣光。
校园环境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营区分布四省(市)五地,共有56个坐落,占地面积约736万平方米。有教学科研用房72.9万平方米,学员宿舍39.1万平方米,学员食堂5万平方米,教室936个,游泳池(馆)7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4个、室内综合训练馆(含地下靶场)5个。
参考来源:
校区情况
校本部
该校区为校本部,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后标营路88号。
石家庄校区
该校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提供武器系统与工程、无人系统工程等专业,配备综合实验楼和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大三、大四的学生,包括武器、车辆工程、弹药、装备保障、装备经济管理和光电信息等专业,均在此校区深造。
通信士官学校
该校区学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南麓的林园,占地2280亩。抗战时期,这里曾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官邸。主要开办了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机与电器、电气工程、光学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
军械士官学校
该校区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珞喻东路42号,主要承担军械装备教学及相关专业士官职业技术教育、预选士官培训、士官升级培训、直招士官岗前培训、文职人员培训和士官、文职人员轮训等任务。
训练基地
2017年8月,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基地结合学员个人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阶段目标,在组训中区分不同层次,采取分类组织、分层实施、分步组训的方式,提高学员在严寒条件下的适应能力、组训能力和作战能力。
行政管理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