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各种防护工程技术保障人民防空指挥、通信及人员、物资安全的措施。
人民防空的重要防护手段。目的是战时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存战争潜力。
最早的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诞生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伦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人民防空工程的大量构筑,工程防护发挥了显著作用。战后,世界各国对工程防护更为重视,构筑了相当数量的人民防空工程。最初的工程防护,仅考虑或重点考虑战时功能,且大多在战时构筑。20世纪70年代以后,工程防护注重平战结合,发挥各种效益。中国的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始于20世纪30年代,大规模的防护工程建设始于60年代末。199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施行,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走上了法制化道路。工程防护贯彻人民防空“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坚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①建筑人民防空工程。包括各种专门的人民防空工程,具有人民防空功能的地下公共建筑、地铁、地下广场等;地面建筑物的地下部分、防空地下室等。②工程加固。对重要地面建筑、设施、地下人民防空工程等进行加固,如对建筑围岩进行加固,对建筑外墙进行加固,对建筑内外进行支护,加装防爆墙,构筑遮弹设施等。③用伪装器材和工程技术措施对重要目标和人民防空工程进行伪装。包括植物伪装、迷彩伪装、人工遮障、假目标、烟幕伪装、电子伪装、灯光伪装、音响伪装、隐身技术伪装等。常用器材有伪装网、伪装盖布、角反射器、金属箔条等制式器材和各种就便器材。工程防护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有工程防冲击波技术、遮弹技术、工程隔震技术、工程防火技术、工程三防技术、工程防电磁脉冲技术、工程伪装技术、防爆墙技术、加固改造技术、工程防水技术、发供电技术、给排水技术、内部设施监控技术、工程毁伤和易损性评估技术等。
①抵抗核爆炸冲击的破坏。②抵抗常规炸弹在工程附近爆炸时产生的间接破坏效应,有些工程还必须抵抗常规弹药爆炸的直接破坏效应。③将核爆炸产生的早期核辐射削减到安全剂量以下。④防止毒剂侵入工程内部。⑤防止地面大火对工程内部的危害。⑥防止核爆炸电磁脉冲的危害。⑦维持工程内生命保障系统的正常工作。⑧保障在外部染毒条件下少量人员出入掩蔽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工程防护呈现新的趋势:向多技术领域相互融合、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向建立人民防空工程防护与机动、伪装相结合的工程体系方向发展,防护材料和结构向抗御精确制导武器冲击爆炸效应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防护工程构筑物隐形技术,提高对核、化学、生物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综合防护能力,研究对
新概念武器的工程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