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壮公祠
江苏省淮安市左忠壮公祠
左忠壮公祠是为纪念保卫平壤而壮烈捐躯的清军奉天统领左宝贵而建立的公祠。
个人经历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中,中国军队曾出现一位与邓世昌齐名的著名爱国将领,这就是为保卫平壤而壮烈捐躯的清军奉天统领左宝贵。早在四十六年前,古镇河下中街罗家桥以西的圩河东岸有一座为世人共仰的“左忠壮公祠”,这座祠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是淮安回汉两族人民为纪念回族爱国将领左宝贵树立的一尊历史丰碑。  左宝贵(1837-1894),字冠亭,一作冠廷,出生在贫苦的回族家庭。祖籍山东齐河县(属今济南市),于乾隆年间迁至鲁南费县地方集(属今兖州市)。左宝贵父母早逝,他幼年便孑然一身在街头当皮匠谋生。过早的坎坷生活,密练了他刚毅不屈的性格。咸丰年间,年轻的左宝贵因打伤修补马鞍不付工钱的过路官吏,被逼背并离乡,逃到淮安投亲避祸,后与城内回族女儿陶氏结亲成家,遂定居淮安,从此淮安便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左宝贵婚后不久,即投身行伍,因熟诸武艺,好勇多谋,屡立战功,被不断提升,历任守备、游击、副将,并加总兵衔。光绪元年(1875)开始统兵驻守奉天,长达二十年,因功绩卓著,屡受朝廷褒奖,深受百姓爱戴。  光绪二十年(1894)七月二十五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朝鲜半岛海面上袭击中国海军,同时出兵进攻中国驻守在朝鲜的陆军。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派各路兵马援朝。八月六日,左宝贵率军赶到平壤。当时号称“四大军”的奉、盛、毅、淮诸部,论兵力装备,足可“拒敌于国门之外”。然而,由于清军将领各自为战,致使日军得以乘虚渡江抢占陆上地盘,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九月上旬,左宝贵鉴于日军立足未稳,主张主动出击,各个击破,此议甚得诸军赞同。然而,清军主帅叶志超贪生怯战,竟然按兵不动,放弃了有利战机。九月十四日深夜,可耻的叶志超又想率部逃跑,左宝贵义愤填膺,立即派亲兵把叶监视起来,并怒斥其部属:“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也!”表示了誓死守卫平壤的决心。十五日,日军对平壤发起总攻,左宝贵率部顽强抵抗,在敌众我寡、连失要点、战局无法挽回的情况下,他决心以身殉国,穿上朝廷赏赐的黄马褂,戴正翎顶,凭城誓师,激励将士:“建功立业,此其时也!”他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并亲燃火炮,连发榴弹三十六颗,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身中多处枪伤,但仍裹创指挥,誓死抵御,决不肯后退半步。清军将士深受鼓舞,人人拚死杀敌,个个奋勇当先。正在酣战时,左宝贵不幸中炮壮烈牺牲。
左宝贵在平壤战死后,尸骨无存,清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只觅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从平壤护送回淮安。左夫人陶氏及其亲属,遵奉朝廷旌表和按照回族葬礼,在河下墓地为他举行衣物下葬仪式,并建造了“左忠壮公祠”。全城老幼妇孺,人人掩面恸哭,对这位抗日民族英雄表示深切的哀悼。
左忠壮公祠坐北面南,西傍圩河,造型古朴,十分庄严肃穆。祠堂门头横额石刻镌有“左忠壮公祠”五字。一进大门便是三间穿堂式的客厅,东西有厢旁、厨房。祠后是一片开橱的墓地,正中为左宝贵将军的衣冠冢(因尸骨无存以其血衣下葬)。其《墓志铭》碑文,记载了这位抗日民族英雄的生平史略、显赫战功以及朝廷对他的旌表。祠墓前后贯通,四周有花墙护绕。院内松柏苍翠,绿草如茵;墙外榆柳成行,巨可合抱。游客过往,络绎不绝。凡前来瞻仰凭吊者,无不肃然起敬。可惜,这一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在抗日战争中,遭到日本侵略者的洗劫和破坏,实在令人遗恨!  另外,在河下古清真寺大殿上,还悬有光绪皇帝为御祭左宝贵赐制的镶金楹联一副,这副联语全文已记不清,只记得上联有句为:“……仓卒而雄躯遽殉”;下联有句为。……喑呜之壮气未消。”上款金文为“钦赐头品顶戴双眼花翎马步三军统领提督军门左”品衔,谥号“忠壮公”。遗憾的是,这一珍贵文物,也已毁于“文革”。
参考资料
左忠壮公祠.政协淮安市楚州区委员会办公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5 00:4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