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
汉语成语
巧夺天工(拼音:qiǎo duó tiān gōng)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北宋·袁褧枫窗小牍》。
成语出处
北宋·袁褧《枫窗小牍》:“晶莹成型,巧绝天工。”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巧夺天工”。
成语故事
甄氏是中山郡无极县人。长大后,甄氏才学见识名冠当时,尤以诗作见长;而其貌之美,可以倾国。
后来成为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但好景不长,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败,不久吐血而亡。他的次子袁熙不久也被公孙康杀死。
此时,袁绍的夫人刘氏和甄氏一起住在邺城。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的长子曹丕破邺城后进入袁府,见到甄氏即被她的美貌所惊呆,他当即要她理一下披散的头发,见甄氏脸上有泪痕,便递过去手帕让她擦脸。临走时,留下一队卫兵保护袁府,不许外人闯入。不久,曹丕禀明曹操,派人把甄氏接到自己府里,与她喜结良缘。自此曹丕对甄氏宠爱无比,百依百顺。
曹操死后,曹丕代汉称帝,建立了魏国,甄氏被立皇后。当时甄氏已年过四十岁,为了能使曹丕长久宠幸自己,她每天早晨都要花很长时间梳洗打扮。
据说在她宫室前的庭院中,有一条长得非常美丽的绿色的蛇,它嘴里时常含一颗红珠。每当甄皇后晨起梳妆打扮的时候,它就在她面前盘成奇巧的形状。甄皇后后来注意到,这条蛇每天盘出的形状,从来不重复。于是,她就模仿它的形状梳头。时间久了,甄皇后的头发虽然是用人工梳成的,但它的精致巧妙可称得上“巧夺天工”。
当然,她每天头发的形状也是变化不同的,后宫的人都称它为“灵蛇髻”。曹丕见了后,觉得她仍然非常年轻漂亮,还是对她十分宠爱。
但是,随着年华的消逝,即使再精致巧妙的梳妆,也无法改变甄皇后失宠的命运。年轻美貌的郭皇后终于替代了她的地位。而她由于对此不满,惹怒了曹丕,最后被下诏赐死。
成语寓意
故事中,甄皇后为永葆青春秀美,精心梳理“灵蛇髻”以取悦皇上。人们在赞叹巧夺天工的时候,往往只惊讶艳丽夺目、鬼斧神工的结果,却不知道,为了“夺”天工,“弄巧”前工匠们所付出的辛劳。成语告诉人们,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奋斗和努力。要想“夺”天工,必须付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努力。
成语运用
“巧夺天工”用于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清·洪昇《长生殿·密誓》:“妃子巧夺天工,何须更乞。”
近代·孙中山《民权主义第六讲》:“许多新发明,真是巧夺天工,是我们梦想不到的。”
参考资料
巧夺天工.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5 08:17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