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盗龙
是发现于中国内蒙古二连浩特的大型兽脚类恐龙
巨盗龙是发现于中国内蒙古二连浩特的大型兽脚类恐龙,属于廓羽盗龙类中的窃蛋龙类。巨盗龙属于窃蛋龙类中的近颌龙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窃蛋龙类,正型标本为一件成体的早期阶段,然而其体长估计已经达到8米。骨组织学分析显示巨盗龙的生长速度可能快于像阿尔伯塔龙和蛇发女怪龙这样的大型暴龙类。虽然体型巨大,但巨盗龙却保留了很多与鸟类相似的特征,这在其它大型化的兽脚类中是很少见的。
命名由来
巨盗龙的属名意为“巨型的盗贼”,意在强调它属于窃蛋龙类。种名则是强调其发现地是二连盆地。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目前巨盗龙仅报道了一件标本,即正型标本LH V0011。这件标本保存了几乎完整的下颌,几节荐椎前椎体,大多数尾椎,几乎完整的右侧肩胛骨,前肢的大多数骨块,一部分肠骨,几乎完整的耻骨和后肢。
巨盗龙具有以下鉴定特征组合:下颌整体较短,长度小于股骨的45%。齿骨侧面的前端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凹陷,且在下颌外窗前背侧面还具有一个凹陷,其背边缘具有一个侧棱。齿骨具有一个延长的后腹侧突,向后延伸至几乎与下颌关节位置相同的水平。反关节突向末端延伸的过程中变得尖细,且背腹向深度大于前后向长度。前部尾椎为后凹形,后部尾椎为前凹形。大多数尾椎的外侧面具有气孔与内部的气腔化构造相通。前中部的尾椎椎体腹面也具有较大的气孔。前部尾椎具有高耸的神经棘和棒状的椎体横突。前部尾椎的后腹侧缘向腹侧延伸。前部尾椎的侧面具有发育良好的骨板系统。中部尾椎的前关节突关节面垂直向,且位置较前关节突的末端更靠近端。肩胛骨的外侧面位于肩峰突的下面具有一个非常发达的凸起。肱骨骨杆向外弯曲,肱骨头呈球形,三角肌脊较强烈的向内侧卷。肱骨近端后缘正中的位置有一条发达的脊。尺骨较直,近端关节面是一个简单的凹面。桡骨远端接近球形。第一掌骨的内侧缘近端略微凸出。第一掌骨内侧髁显著大于外侧髁。第二掌骨近端具有发达的背外侧突,腹面靠近近端的部分具有一条纵向的沟。耻骨内外侧向压缩。股骨干较直。股骨颈明显。转子脊在前后向延长,且前端更为粗壮,更高。跟骨较小,从前端看去被较大的距骨挡住。第四枚远端跗骨的外侧边缘具有一向近端发展的凸起。第三跖骨远端关节头具有滑车。
系统发育位置
巨盗龙的定种文献中仅把它归类为窃蛋龙类。后续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巨盗龙属于窃蛋龙类中的近颌龙科,与葬火龙,窃蛋龙等窃蛋龙科的成员拥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最大的窃蛋龙类
窃蛋龙类中的多数成员体型较小,像葬火龙这样能达到3米左右的成员已经算是较大的品种了。然而巨盗龙的体长却达到了惊人的8米,且组织学分析显示这只个体死亡的时候至少为7周岁,虽然死亡时生长速度已经明显减慢,还可以继续生长。比较独特的一点是,巨盗龙虽然体型巨大,但是却拥有与小型窃蛋龙类相似的附肢骨骼比例关系,且这些比例明显不同于诸如霸王龙,南方巨兽龙这样的大型兽脚类。这一点说明巨盗龙在大型化的同时可能还保有它们的小型近亲的敏捷性。巨盗龙与中小型暴龙类奥氏独龙生存在同一地区。巨大的体型可以使得巨盗龙有效的抵御这种中型暴龙类的侵扰。
羽毛
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显示巨盗龙具有羽毛,但小型的基干窃蛋龙类如尾羽龙是带有羽毛的,因此巨盗龙也可能长有羽毛,尤其是它的前肢。前肢的羽毛具有较多的功能,如展示和保护蛋窝,孵蛋等等。
食性
巨盗龙拥有比其它近颌龙类相对更深的下颌,且对其下颌关节的研究结果显示,巨盗龙的下颌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前后移动。通过前后移动下颌并使用齿骨上的切割脊,巨盗龙可以较轻易的切碎植物和肉类。这一特征与其它近颌龙科较为相似,而与窃蛋龙科不同。窃蛋龙科的头骨结构更适合咬碎食物。巨盗龙的下颌前端较宽,呈U形,因此古生物学家推测它是一种食性较广的恐龙。古生物学家目前还无法确定巨盗龙是否为完全的肉食动物,植食性动物还是杂食动物。
巨蛋的主人
在亚洲地区发现的一些长轴可达50厘米长的大型恐龙蛋化石,这类蛋被命名为巨型长形蛋。这些蛋被认为是窃蛋龙类的蛋,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大小与之相符的恐龙。巨盗龙的发现表明这些蛋可能是与巨盗龙非常相似的巨型近颌龙类下的。2017年描述的一件蛋与胚胎关联的标本(贝贝龙)进一步证明了巨型长形蛋可能是大型近颌龙类的蛋。除了亚洲以外,北美洲也发现了巨型长形蛋的化石,表明类似于巨盗龙的巨型近颌龙科在北美洲也有分部,只是目前还未找到骨骼化石标本。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3 16:59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