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藻
海带目巨藻科植物
巨藻,褐藻门巨藻科植物。藻体褐色,革质,成体长70—80米,重达180公斤,是藻类中最大的一种。全体分固着器、柄和叶片三部分:固着器圆柱状,交错丛生分叉,固着力强;叶片大型,由基部向顶作多次单向的纵向分裂为许多平行的狭长小片,连于横行的蔓生轴上;叶片有气囊,使藻体上半部漂浮水面。
形态特征
巨藻它们是藻类王国中最长的一族。藻体褐色,革质,多年生,寿命最长可达12年。分固着器、柄和叶片。固着器圆柱状,周围交错丛生两叉分侧枝。柄部圆柱状。成体叶片为许多平行排列的狭长小片,具有气囊使藻体上半部平漂浮水面。大多数巨藻可以长到几十米,最长的甚至可以达到200米到300米,重达200公斤。靠1米多长的固着器将藻体固定在礁石上。巨藻的中心是一条主干,上面生长着100多个树枝一样的小柄,柄上生有小叶片,有的叶片长达1米多,宽度达到了6厘米到17厘米宽。叶片上生有气囊,气囊可以产生足够的浮力将巨藻的叶片乃至整个藻体托举起来。这些气囊有规律的排列在叶片上主叶脉的两侧。 在巨藻生长茂盛的地方,巨大的叶片层层叠叠地可以铺满几百平方公里的海面。由于气囊作用,可使藻体浮在海面上,使海面呈现出一片褐色,故有人称之为“大浮藻”。巨藻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在适宜的条件下,每棵巨藻一天内就可以生长30到60厘米。一年里,一棵巨藻可以长到50多米。
主要价值
是化工、能源、医药等领域的重要原料。
巨藻体内80%是水分,并含有钾和碘等,因此可以提取多种化工原料。将巨藻的植物体粉碎,加入微生物发酵几天后,每1000吨原料就可产生4000立方米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转化率达80%以上,利用这种沼气作原料还可制造酒精、丙酮等。用巨藻作为蛋鸡饲料添加剂产出的高碘蛋含碘量可增加十几倍或几十倍,效果优于海带。其褐藻胶含量与海带相近,具有重要工业价值。又由于含有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美国学者SEIFERT G.L报道,用之治疗产妇贫血,可使血色素提高至12g,有效率为85%,还能降低感冒发病率,对缩短病程和缓和症状有 着奇特功效。此外,对提高老年人的体力和抗疲劳也能起到良好作用。
【药名】巨藻
【别名】海藻
【汉语拼音】ju zao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rocystis pyrifera(L.)Ag.
【功效】缓解心绞痛
【科属分类】巨藻科
【主治】高胆固醇;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症;气管炎;哮喘等
生态环境】生于低潮带以下数十米深的岩石上。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中国于1978年从墨西哥引进,已在大连山东长岛等海域养殖成功。
【动植物形态】藻体巨大,褐色,长可达70-80m,最长可达100m以上,具有粗绳状的茎状舌柄,近基部长出2-3次双叉分枝,分枝细长,柄的直径约1-2cm,有韧性,可弯曲。分枝上侧生很多叶片,呈互生或螺旋形叶序,叶片长3-5m,宽10-25cm,表面常凹凸不平具皱褶,边缘具锯齿状突起。分枝的顶生叶片,常自叶基开始向叶尖作不规则分裂,而生成新的侧生叶片。成熟的叶片,具一短柄,柄基部为一纺锤形或类球形的气囊,直径约2-3cm,长5-7cm。叶间距离为0.7-50cm,越接近海面则距离越小,分枝的伸展由于具有许多气囊而能漂浮海面。藻体成熟时,在基部簇生带状孢子叶片,长30-60cm,宽2-6cm,叶柄无气囊,因产生孢子囊群而表面大块隆起。固着器大,由钩形的多次二叉分枝状假根组成。
【出处】《中华本草》
巨藻的价值不仅是提取碘、胶、醇的廉价原料和家禽、家畜以及某些鱼、贝类的辅助词料, 它的生殖区还是天然的海藻鱼礁, 能为鱼、贝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索饵场所,促进鱼类资源的增殖。它们生机旺盛, 身阔体长, 冠盖漂浮水面, 诱引得鱼、虾、海参、海胆、鲍鱼等海生物争相前来索饵栖息。
生长习性
巨藻喜生长在水深流急的海底岩石上,垂直分布于低潮线下5~20米。在透明度高的水域,其着生深度可达30米,以18~20米处生长最茂盛。其生长最适水温为8~20℃。在适宜条件下,藻体日增长度可达 50厘米,藻体成熟的年龄为12~14个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沿海藻场,由于水温适宜,一年四季都有成熟的孢子叶,其繁殖盛期在夏秋之交,中国海区生长的巨藻孢子体能耐受的温度上限为23~24℃,孢子叶发育的适温上限为20℃。配子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3~20℃,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3~17℃,配子体和孢子体生长发育的最适光强为2000~3000勒克斯。
巨藻是冷水性种类,生长在潮下带水深6~20( 80)米的岩石上。巨藻用于生产多种化工、医药产品,是褐藻胶的主要原料,同时还是动物饲料和制取甲烷的原料。
巨藻的生活史由孢子体和配子体两个明显不同的世代组成。当成藻藻体即孢子体成熟时,孢子叶表面产生大块隆起的、由叶片表面细胞分化而成的孢子囊群,每个囊内有32个游孢子,每平方毫米的孢子囊群可放散游孢子 3.5×>IMG 游孢子有两条侧生不等长的鞭毛,在水中游动数分钟至数小时遇到固体即附着。由它萌发形成的配子体有雌雄之分,个体很小,生活时间很短,在适宜条件下 2周即可成熟。成熟时雌、雄配子体分别排出卵和精子,卵受精后形成合子,经细胞分裂长成孢子体。孢子体可以生活4~8年,有的竟达12年之久。
分布情况
分布在美洲太平洋沿岸,属冷水性海藻。孢子体长达几十至百米以上,固着器由数回叉状分枝的假根组成,呈圆锥状,茎直立,圆柱形,靠近基部数回叉状分枝 ,叶片偏于一侧排列在茎上,由于茎扭曲而呈螺旋状。成熟的叶片不分裂,略隆起。边缘有锯齿;叶柄短,叶的基部具有亚球形或纺锤形的气囊。孢子囊生在藻体基部的孢子叶中 ,孢子叶开始全缘,后来从基部到顶端分裂成相等的两部分 ,经4~5次分裂后形成较窄的线形叶,孢子囊散布于孢子叶整个表面。配子体微小,生活史为孢子体发达的异形世代交替。有3种分布于美洲西部以及大洋洲、南非沿岸。可食用或作饲料,并可提取褐藻胶、碘、甘露醇或制造甲烷。中国于1978年从墨西哥引进,曾在青岛海域栽培。
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力秘鲁南非等地。中国只有引进的巨藻1种 ,已在山东长岛县落户。
繁殖技术
增、养殖所用苗种一般采用人工方法培育。美国以有机玻璃板或塑料薄膜作为孢子附着基,采孢子后在室内用斜面流水法培育,培养到胚孢子体然后即剥离并下海播种进行增殖。中国培育巨藻夏苗是以红棕绳为基质,采孢子后在室内培养到幼孢子体长1~2厘米时,即移往海上用浮筏继续培育。秋苗则以石块和竹片为育苗基质,采孢子后在海上用浮筏培育。这两类苗种的培育技术,都能达到高密度、大个体的要求。
增殖可采用人工大量培养幼孢子体向海底投放的方法进行,投放期为冬季和早春季节。用石灰水杀死掠食巨藻的海胆,或在藻场放养吃食海胆的海獭,都有增殖效果。中国则把人工培育的幼藻绑在石块或水泥砣上投放于海底,投石区用网围护,以防海胆危害。春季投放体长1米左右的幼藻,到夏季体长可达10米。
养殖还处于试验阶段。美国用塑料架和塑料绳组成三角形和伞架形养殖筏作为巨藻的着生基质,将筏置于深海的上水层,并用水泵吸取海底的富营养海水供巨藻吸收。中国则采用潜绳法,即以塑料绠绳为基质附以巨藻幼藻,将绠绳两端固定于海底,使绠绳与海底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方法简便,并能依透明度大小调整培育水层。春季投放幼藻,到夏季收割,每棵鲜重可达1.5~3.0千克。收割时从船上放下收割器,在水下1.2米处割断藻体,然后通过传送带输入船舱。按时收割有利于阳光透射到水下的藻体上,促进光合作用而加速幼柄的生长。新的柄及叶片能很快长至水面。一般每隔3~4个月收割一次。
养殖方法
美国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无巨藻生长水域采用水下伞架式方法进行巨藻养殖试验,由于成本太高未能推广。Neushul在80年代采用沙袋法进行海底播种巨藻,由于敌害等问题,一直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中国科学家于1978年首次成功地从墨西哥引进巨藻,在中国海域长势良好,巨藻养殖已经在中国沿海地区获得成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飞久等人历时3年,研究出了一套巨藻潜筏式养殖技术。养殖筏是通过吊漂与筏绠的连绳将浮筏下沉至水下进行巨藻的养殖。由于巨藻对光比较敏感,通过经常伸缩连绳而使巨藻始终处于养殖最佳水层,促进巨藻的生长。根据巨藻的生长需求及海水季节透明度的变化,潜筏通常控制在水下3m~7m。用两根2m长的养殖曲绳联在一起,或采用一根4m长的养殖绳,通过连绳固定到相邻的两养殖绠绳上。养殖绳间距1.5m,在养殖绠绳上每隔5m~6m系一塑料球作浮力。此塑料球由一细绳与浮绠相联,并通过缩短和伸长连绳来调整巨藻养殖水层.通常根据海水透明度和光强的季变化,巨藻养殖水层秋、冬季控制在2m~4m,春、夏季控制在3m~6m。
世界纪录
长得最快的海藻:巨藻一天内可生长0.5 米,比人类头发的生长速度快1250倍。(吉尼斯世界纪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2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