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游击队
1935年由红四方面军建立的的游击队
巴山游击队1935年3月 ,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川陕根据地长征,留下部分红军组成巴山游击队,刘子才任司令员。下辖三个大队,第一大队,队长桂贤明,政治指导员冯大友;第二大队,队长王开志,政治指导员管业元;第三大队,队长刘子:才兼,政治指导员张德永,共八百余人。建立了以回龙沟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在川北旺苍、巴中、南江地区坚持了五年多艰苦的游击战争。1936年6月,游击队改编为一个营,赵明恩任营长,赵孔贤任政委。1937年5月,游击队又发展到五百人。1940年3月,遭国民党围攻而失败。
组建及历程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进行陕南战役前,政委陈昌浩与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川陕省游击总指挥周纯全及,川陕省苏维埃副主席于洪远等,研究决定组建巴山游击队。驻旺苍坝的红31军政治部特务队、31军92师277团3营9连、4军12师36团1营2连,分别编为巴山游击队的第一、二、三大队,由红36团1营教导员刘子才(又名刘涛)任司令。巴山游击队成立后,即进驻与陕西交界处的南江桃园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1938年11月,国民党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令国民党28军新编第9师师长、广元警备区司令杨晒轩兼任“巴山清剿指挥”,对巴山游击队清剿。杨晒轩以两个团兵力,分别从四川南江县和陕西宁羌县向巴山游击队实行“铁壁合围”。宁羌一路偷偷逼近游击队根据地陕南一侧;南江一路则打着“抗日援陕”的旗号,诡称“去宁羌修筑国防工事”,向游击队“借路”,乘机进入游击队的腹地尖子山一带。
1939年冬,“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祝绍周,在陕南悬赏300大洋取巴山游击队队长赵明恩首级,并增加一团兵力,调在宁强修筑国防工事的国民党490旅归杨晒轩节制,令两区6县保安部队、地方民团共计7000人对巴山游击队“合力清剿”。
1940年2月9日(正月初一),游击队离开四川南江铁船山,经沙坝进人碑坝后河(今属陕西南郑)。15日,艰难困苦时刻,游击队营政委窦祖武在处理向导领错路和解决部队给养问题上,拒绝接受赵明恩的正确意见,造成过早地暴露目标。当前行的赵明恩、李润德等5人刚刚走过老窠树时,国民党军队新9师12团任以昌连等部以强大的火力将巴山游击队三、四十人堵截于悬岩峭壁地带。游击队虽经奋勇反击,但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壮烈牺牲,仅幸存赵明恩等20余人。
1940年3月,游击队转战到碑坝的对面山上,遭遇强敌围攻。20名游击队战士又大部壮烈牺牲。突出重围后的赵明恩率领谢顺朝、罗天义和通讯班长杨芝芳到了南江杨坝。当行至猪槽沟一棵大树下,已投敌变节的杨芝芳提出歇歇气,借故便拾柴生火取暖,将因过度疲劳而熟睡的赵明恩枪杀。坚持5年之久的巴山游击队,自此被国民党反动派扼杀在大巴山中。
后世纪念
巴山游击队纪念馆位于南江县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县城仿古街博物馆。
2003年12月,该纪念馆被巴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近现代重要史迹”类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点)之一,是光雾山风景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3:47
目录
概述
组建及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