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镇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下辖镇
巴彦淖尔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地处苏尼特左旗南部,位于浑善达克沙漠北段,东与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毗邻,东南与正蓝旗扎格斯太苏木毗邻,南与正镶白旗乌兰察布苏木相邻,西与苏尼特右旗赛汗乌力吉苏木相邻,北与满都拉镇接壤,距苏尼特左旗政府113千米,区域总面积6096.26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在现巴彦淖尔镇境域成立一至三联合苏木。
1951年6月,一至三联合苏木改为一苏木。
1955年8月,一苏木改称白日乌拉苏木。
1958年,白日乌拉苏木改为公社。
1961年,白日乌拉公社分成白日乌拉、查干淖尔、那仁宝拉格3公社。
1983年前后,白日乌拉、查干淖尔、那仁宝拉格3公社分别改为苏木。
2006年3月,巴彦淖尔、德力格罕、白日乌拉3苏木合并为巴彦淖尔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巴彦淖尔镇下辖那仁宝拉格、乌兰淖尔、柴达木、查干宝拉格、塔日根淖尔、巴彦舒盖、吉布胡郎图、达布希勒图、呼和淖尔、额勒斯图宝拉格、查干淖尔、巴彦德力格尔、巴彦昌图、巴彦锡力14个嘎查。
截至2020年6月,巴彦淖尔镇下辖14个嘎查:柴达木嘎查、乌兰淖尔嘎查、那仁宝拉格嘎查、查干宝拉格嘎查、巴彦舒盖嘎查、塔日根淖尔嘎查、巴彦德力格尔嘎查、查干淖尔嘎查、巴彦昌图嘎查、巴彦锡力嘎查、呼和淖尔嘎查、额勒苏图嘎查、吉布呼郎图嘎查、达布希勒图嘎查,镇人民政府驻巴音嘎音苏莫。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彦淖尔镇地处苏尼特左旗南部,位于浑善达克沙漠北段,东与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毗邻,东南与正蓝旗扎格斯太苏木毗邻,南与正镶白旗乌兰察布苏木相邻,西与苏尼特右旗赛汗乌力吉苏木相邻,北与满都拉镇接壤,距苏尼特左旗政府113千米,区域总面积6096.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巴彦淖尔镇境内北部为平原,南部为沙漠,最高点位于南部海日罕敖包,海拔1201米;最低点位于查干淖尔,海拔900米。;
气候
巴彦淖尔镇气候类型为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文
巴彦淖尔镇境内有湖泊235处,其中季节性湖泊205处、常年性湖泊30处;泉眼120处,其中常年性和季节性涌泉各60处。
自然资源
巴彦淖尔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碱、芒硝、石油、盐、铁、石灰石等,有可利用草场916万亩;植物种类有200多种,其中有药效作用植物80多种,沙芥(沙漠之参)是沙漠地特色的绿色菜;野生动物有狐狸、狼、野兔子、鹰、鸽、沙鸡、喜鹊等;哈那哈达阿日善、格根图阿日善、哈登胡少阿日善等地有温泉水。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巴彦淖尔镇总人口有644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0人,城镇化率3.3%;总人口中,男性3234人,占50.2%;女性3208人,占49.8%;14岁以下1230人,占19.09%;15—64岁5010人,占77.77;65岁以上202人,占3.14%;总人口中,蒙古族4964人,占77.06%,汉族1473人,占22.87%,另有藏、满2个少数民族,共5人,占0.07%。2011年,巴彦淖尔镇人口出生率11.8‰,人口死亡率18.5‰,人口自然增长率-6.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人。
截至2017年末,巴彦淖尔镇常住人口为5014人。
截至2018年末,巴彦淖尔镇户籍人口为6768人。
截至2019年末,巴彦淖尔镇户籍人口为6821人。
经济
2007年,巴彦淖尔镇牲畜总头数达320059头只,其中:牛32302头、马1460匹、驼682峰、绵羊171478只、山羊116279只;有畜棚993座(其中标准化暖棚360座),畜圈1306处,围栏草场2264处,青贮点391处。
巴彦淖尔镇畜牧业以饲养牛、马、骆驼、羊为主。2011年,巴彦淖尔镇牧民人均纯收入6120元。2011年,巴彦淖尔镇牛年末存栏46975头,马饲养量229匹,骆驼饲养量1292峰,苏尼特羊饲养量196313只,山羊饲养量28501只。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巴彦淖尔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30平方米;有农家书屋14个,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藏书20万册。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巴彦淖尔镇有卫生院3个;设病床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5张,固定资产总值1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人。2011年,巴彦淖尔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800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巴彦淖尔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41户,人数61人,支出274712.00元,比2010年增长1.22%;城市医疗救助4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9户,人数553人,支出1206692.50元,比2010年增长1.2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0人,支出54000.00元,比2010年增长1.9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人,支出16608元,比2010年增长0.84%;农村医疗救助2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53人次,支出27650元;救灾支出2425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3708元。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巴彦淖尔镇有邮政投递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13千米;有电信企业服务网点1个,有固定电话用户1560户,移动电话用户3210户。
交通
巴彦淖尔镇有满沽线省道过境,境内长70千米;白日乌拉到恩格尔河乡村柏油路长45千米;有锡赛公路经过。截至2011年末,巴彦淖尔镇有乡村沙石路5条,总长150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巴彦淖尔镇因该地湖多,并有湖泊巴彦淖尔而得名;巴彦淖尔为蒙古语,意思为“富饶的湖”。
民俗风情
草原上的蒙古族很讲究过春节,每到春节来临时,牧民们都要隆重地庆祝一番。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月”);草原上的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祝寿拜年等,并且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查于萨日)达到高潮。
蒙古族很早以来就有以祭火迎接春节的习俗,因为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一年里一切幸运吉祥。祭火在过去比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户主穿好礼服跪在正门处的垫子上,把用油网包好的羊胸骨奉献给圣火。妇女们则将美酒、黄油洒进圣火,并按顺序站立,叩头;富裕的牧户则搞大型祭火,祭祀时用整羊,并将左邻右舍请来喝茶吃酒。
除夕是草原上春节的高潮,附近的牧民们都要相互喝茶,然后人们扶老携幼聚集在年长者的家里,进行除夕“乃日”(宴会)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接着牧人们要到邀请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时因户多宴会往往通宵达旦。
除夕时,牧民家家都要摆放“花盘”即将点心奶食糖果等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摆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圆柱体也有方形的,每层一种,很有规则。
拜年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时候开始,牧民们先祭敖包,然后开始家庭内部拜年,先是晚辈向长者问安跪拜,然后由长者祝福晚辈幸福长寿。拜年时,晚辈要衣帽端正,手捧哈达进行。
家庭拜年后,是牧民之间互拜,形式基本同家庭拜年相似。互拜时,先到年长者的家里,随着互拜的进行,人们自动结伴而行。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龄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时,牧民们一般要献上一两首颂辞或颂歌。对出色的歇手,户主会棒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颂祝辞。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7 17:32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