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魣,Sphyraena barracuda (Edwards, 1771) ,又称大魣、巴拉金梭鱼,是
金梭鱼科魣属的一种鱼类。本鱼体延长呈鱼雷状,最大个体记录长达1.8米,体重50公斤。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洋,包括印度太平洋区、台湾岛以及西沙、广东沿海等海域。大鳞魣是掠食性动物,多群体行动,性凶猛,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属肉食性,以鱼类和
头足类为食。
大鳞魣鱼体延长呈鱼雷状,横切面几近圆柱形,体呈银色,背部为深蓝色或铁灰色,腹部银白色,在身体上半部有18~20个平行的墨色污点,侧线在第一背鳍前略凹上弯曲;尾鳍深分叉,呈倒3型。腹鳍起点在第一背鳍起点之前,鳃盖具一枚尖棘,背鳍硬棘6枚;背鳍软条9枚;臀鳍硬棘1枚;臀鳍软条10枚。
体呈枪形,口大具利齿。鱼体银白,背部灰蓝,约具20道模糊暗蓝横带,尾鳍双凹形。为本科体型最大者。与
布氏金梭鱼(S. putnamae)相似!但後者
侧线鳞列数较多。
体延长,略侧扁,呈亚圆柱形。头长而吻尖突。口裂大,宽平;下颌突出于上颌;
上颌骨末端及眼前缘之下方;上下颌及
腭骨均具尖锐且大小不一之犬状齿,锄骨无齿。无
鳃耙。体被小圆鳞;
侧线鳞数75-84。具两个背鳍,彼此分离甚远;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前;
胸鳍略短,末端不及或几近
背鳍起点;
尾鳍于全长50公分以下之幼鱼为深叉形,全长50厘米以上则逐渐呈双凹形。幼鱼体呈黄褐色,体侧中部具一列黑色点状斑驳;成鱼之背部呈青灰蓝色,腹部呈
白色;体侧上半部有20条左右的暗蓝色横带,不延伸至
腹部。
尾鳍暗色,且上下叶末缘为白色。
大鳞魣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洋,包括印度太平洋区、台湾岛以及西沙、广东沿海、印度洋、东非至法属波里尼西亚;西大西洋区,从美国麻州、加勒比海至巴西沿岸;东大西洋区的
几内亚湾等海域。
大鳞魣稚鱼时常栖息在礁区内有沟或有遮蔽物的地方,成鱼的活动范围广,自港内或开放性大洋皆可见,水深0~100米。游速快,可达43公里/小时。大鳞魣是掠食性动物,多群体行动,性凶猛,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属肉食性,以鱼类和头足类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