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杀菌牛奶又称消毒牛奶。它是用健康奶牛所产的新鲜乳汁,经有效的加热杀菌方法处理后,分装出售的饮用
牛乳。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南京和一些中小城市还是以巴氏杀菌为主要液体奶。
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大致可包括:收乳、冷却(40C)、
净乳、标准化、标准化、
均质、巴氏杀菌、灌装。
冷链销售。
巴氏杀菌牛奶由于加热杀菌可破坏乳中大部分微生物,杀灭有害致病菌,达到安全饮用的要求,故取名为
消毒牛乳,以与未经处理的
牛乳相区别。这种牛乳是最常见也是历史悠久的乳制品。在欧美至今仍占乳品市场的绝大部分
巴氏杀菌乳最早提出来是1903年在比利时首都
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乳业联合会(IDF)成立大会上。到了1940年以后,巴氏杀菌乳(pasteurized milk)才逐渐成为强制性的乳产品标准。我国在1947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南京就开始有了巴氏杀菌乳(南京卫岗乳品厂前身),但能饮用到的人极少。而真正形成了规模并使普通百姓也能食用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代以后。到了80年代末期,中国的绝大多数省会城市都有了鲜牛奶供应点,而且是以订奶为主,送奶员每天早晨把巴氏杀菌奶(消毒牛奶)送到家门口。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少数的北方省会开始出现了袋装灭菌牛奶和花色灭菌牛奶。后来随着法国和瑞典无菌包装机在中国城市型乳品企业的大量引进,灭菌牛奶开始在中国遍地开花,并逐渐在很多城市取代了传统的普通鲜牛奶的生产。
巴氏杀菌是巴氏杀菌方式的简称。
巴氏灭菌法的产生来源于
巴斯德解决啤酒变酸的问题。当时,法国酿酒业面临着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啤酒在酿出后会变酸,根本无法饮用。而且这种变酸现象还时常发生。巴斯德受人邀请去研究这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发现使啤酒变酸的罪魁祸首是
乳酸杆菌。营养丰富的啤酒简直就是乳酸杆菌生长的天堂。采取简单的煮沸的方法是可以杀死乳酸杆菌的,但是,这样一来啤酒也就被煮坏了。巴斯德尝试使用不同的温度来杀死乳酸杆菌,而又不会破坏啤酒本身。最后,巴斯德的研究结果是:以50~60℃的温度加热啤酒半小时,就可以杀死啤酒里的乳酸杆菌,而不必煮沸。这一方法挽救了法国的酿酒业。这种
灭菌法也就被称为“
巴氏灭菌法”。
国际上通用的
巴氏消毒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这种方法在广东较少使用。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
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
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占多数的是
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