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龟
一种大型水龟
潮龟(学名:Batagur baska)是地龟科、潮龟属爬行动物。潮龟是亚洲体型最大的淡水龟类之一。成年潮龟为典型的河龟体形。潮龟的脑袋小,嘴上翻。成年背甲灰黑色,无任何斑块,呈椭圆形,背甲后部边缘不呈锯齿状,甲面光滑,几乎无棱,幼体却有明显的中央脊棱,幼体背甲呈圆形,为棕灰或橄榄色,有小突起,侧棱略可见。腹甲淡黄色,无任何斑块。甲桥发达,非常宽大,并在过渡到腹甲处形成棱角。喉盾非常有特点,纵向很短,横向却与其他腹盾差不多宽。头部灰黑色,吻部向上突出。四肢灰黑色,宽扁,指、趾间具蹼,前肢只有四指具爪,小指爪已退化,在龟类中只有长颈龟类具有与其相同的前肢特征。尾灰黑色且短。
形态特征
潮龟是亚洲体型最大的淡水龟类之一。成年潮龟为典型的河龟体形。潮龟的脑袋小,嘴上翻。成年背甲灰黑色,无任何斑块,呈椭圆形,背甲后部边缘不呈锯齿状,甲面光滑,几乎无棱,幼体却有明显的中央脊棱,幼体背甲呈圆形,为棕灰或橄榄色,有小突起,侧棱略可见。腹甲淡黄色,无任何斑块。甲桥发达,非常宽大,并在过渡到腹甲处形成棱角。喉盾非常有特点,纵向很短,横向却与其他腹盾差不多宽。头部灰黑色,吻部向上突出。四肢灰黑色,宽扁,指、趾间具蹼,前肢只有四指具爪,小指爪已退化,在龟类中只有长颈龟类具有与其相同的前肢特征。尾灰黑色且短。
雌雄鉴别:雌龟体型较大,尾部较短,泄殖腔孔距背甲后缘较近。雄龟体型较小,尾基部较粗且较长,泄殖腔孔距背甲后缘较近。
近种区别
潮龟粗看上去与澳洲产的癞颈龟属(Elseya)幼体很像,但二者无近缘关系,后者是侧颈龟类。
栖息环境
潮龟是一种高度水生的种类,能栖于大河之中,主要出现于河口和潮间带,栖息于大型河川出口处的红树林区。人工饲养时,可直接放置在水族箱中饲养,箱内饲养环境应模拟成自然环境,设置水草、石子等。
生活习性
潮龟性情温驯,胆小。潮龟不畏寒,环境温度在18℃时能正常进食,15℃左右有停食、少动的现象,10-12℃左右进入冬眠。潮龟最适生长温度为25℃。野生龟以红树及其他沿海树种的种子为食。有些体型较小的龟也捕食虾和螃蟹。潮龟幼体时是杂食性的,到了成年后则变为素食性,这可能是植物性食物比动物性食物更易获得的缘故。人工饲养时可投喂瘦肉、菜叶等饵料。
分布范围
存在:孟加拉国、印度。
可能灭绝:缅甸。
灭绝:泰国。
繁殖方式
每年秋季为潮龟的繁殖季节,在产卵期,雌性潮龟会逆流而上,把卵产在不受干扰的沙丘和沙滩上。雌性龟将卵产到2-3个洞穴中,每次产卵13-34枚。卵长径66-70毫米,短径45毫米。孵化期为70-112天。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种群现状
潮龟曾广泛分布于南亚至东南亚、印尼等地的沿海区域,由于体型大,产卵多,是当地重要的食物来源。成体不断遭受捕杀,卵又被大量采挖,无法孵化补充种群数量,自“二战”后,潮龟的数量就在逐年减少,分布区域也在不断缩小。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了与东南亚邻国的边境贸易,亚洲各国龟类进入中国市场以供食用,这又给本已稀少的潮龟雪上加霜,贸易所造成的威胁要远重于当地单纯的食用性猎捕,因为它是无度的。西方学者和保护组织虽然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但收效甚微。保护它们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主要价值
由于潮龟外形简单,色彩单纯,非常受养龟爱好者的宠爱。
参考资料
Batagur baska.iucnredlist.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08 08:5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