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杭盖苏木位于
乌拉特中旗西北部,北邻
蒙古国,边境线长92公里,设有中国甘其毛道口岸,东南、南与
川井苏木毗邻,东与
乌兰苏木接壤,西与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为邻界。
全苏木总面积4456平方公里,为全旗面积最大之苏木。境内地势南高北低,丘陵起伏,土质为粗沙砾,属荒漠草原地带,海拔1000——1500米,年降雨量100——150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探明矿藏资源有金、锰、铬、莹石、滑石、石油等。
全苏木总户数681户,总人口1888人,其中蒙古族1383人,汉族463人,其他民族42人。苏木辖5个行政嘎查。有
中原油田分公司西北勘探开发处、黄金开采等大型企业。2002年全苏木牧业年度牲畜达到81041头(只),年度牲畜总头数61391头(只),纯增15.9%,总增52.6%;农牧业总产值1755.53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工商税收完成7.1万元(牧业税实施五年减免政策后,上级拔付转移支付资金95.8万元,比上年83万元相比增长19%);牧民人均纯收入4262元,比上年增加615元,增长16.9%。
巴音杭盖苏木生态恶化严重,草场全部沙化。苏木党委、政府从2001年开始,在边境嘎查实施80万亩围封休牧工程,到2002年,已完成迁出96户牧民281口人、2.4万头只牲畜和围封草场任务,总投资367万元。在此基础上,2002年按照旗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又在边境沿线划定60万亩草场,动员79户牧民易地移民,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巴音杭盖苏木党委、政府在实施两大生态移民工程中主要加强了以下工作: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和工作局面;二是加大宣传动员力度,特别是在年内牧草长势较好,牧民对生态移民产生动摇情况下,苏木领导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入户动员等形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草原沙化退化的现实警戒牧民,用长远利益引导牧民,用优惠政策吸引牧民,完成了移民工作。三是加强生态建设成果管理。苏木通过人代会形成决议,把生态保护建设列入乡规民约,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围封警牧工程设施保护,严厉打击破坏行为的通知》,同时选派责任心强、积极性高的当地牧民长期巡查,确保生态建设成果的巩固、提高。
2002年春季雨水较好,苏木牲畜繁殖仔畜29448头(只),比上年增长13%;繁殖率56%,比上年提高14%;仔畜成活率97 %,比上年提高51%;繁殖成活率95%,比上年增长15%。牲畜种子工程重点抓了
二狼山白绒山羊和苏尼特绵羊种公畜的鉴定、选育、推广工作。苏木组织人员对种公羊进行技术鉴定,选留种公羊1023只,种公羊比重达1.2%,种畜良种化程度达95.4%。同时,建立畜种核心群、家庭生态牧场等科技示范户10户,大力推广二狼山白绒山羊增绒技术和苏尼特肉羊养殖技术,全苏木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比重达95.6%,比上年增加10.4%。全面完成畜疫防治工作。在年内牲畜未倒场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五号病疫苗、三联苗等疫苗的接种工作,接种疫苗牲畜达18.2万头只(次),防疫密度达到100%。7月份以后,出现秋旱,给畜牧业带来困难。苏木党委、政府总结过去几年经验,通过各种方法宣传、引导牧民消除侥幸心理,组织牧民调草300万公斤,在周围草场打草20万公斤,调运精饲料110万公斤,出栏牲畜3.1万头只,出栏率达32%,有效地减轻了12月份白灾所造成的损失和抗灾保畜工作的压力。
一是税费改革。苏木严格按照税费改革“四个取消”、“三个调整”要求,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入户调查、统一核算、张榜公布等环节工作,完成了税费改革的各项任务。税费改革后,全苏木税费总额下降53.23万元,牧民户均减少899元,人均减少326元.牧民户均、人均税费负担下降44.97%和56.69%,全部达到国家要求。二是“双权一制”工作。苏木本着积极稳妥、公开公正原则,对矛盾比较突出、四至界线不清的531户牧民的草场进行重新划分,维护了牧民正当权益和牧区社会稳定。三是草畜平衡制度。苏木党委、政府把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作为推动生态建设的必要保证,组织开展草畜平衡政策、制度宣传教育和核定工作,年内完成2个嘎查、148户草畜核定和发证工作,为推动草畜平衡制度的全面落实打下基础。四是村务公开制度。苏木经管站和各嘎查领导负责,每年进行两次嘎查重大事项和财务情况公开、公布,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点进行了危爆、剧毒化学原料的清理整顿,共收缴炸药350公斤,雷管280米,导火索240米,氰化药品175公斤,关停非法经营使用危爆物品矿点8个。针对金矿流动人口多的情况,开展大型流动人口排查7次,设卡查验证件18次、108人,迁返“三无”人员26人。年内,开展4次计划生育基本情况摸底调查、检查,推动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开展。全年
计划生育率达到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