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气
通过布朗发生器以碱性水溶液为原料电解生成2:1比例的氢氧混合可燃气体
布朗气是指通过布朗发生器以碱性水溶液为原料电解生成2:1比例的氢氧混合可燃气体。
创始人
尤尔.布朗 (1922~1998)教授保加利亚人,毕业于机电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前往莫斯科并获得了莫斯科大学颁发的物理学学位。在1958年布朗教授作为电气工程师前往澳大利亚,从此便开始了他的研究生涯。他深信Jules Verne的“水中有火”理论是可以实现的,经过多年钻研,布朗教授发现,如果将氢和氧按特定比例混合不仅能够安全燃烧,而且整个燃烧过程无污染。 1970年初他发明了一项专利方法,用水电解产生防爆的氢氧混合气体,其气体中氢与氧原子按2:1精确配比。布朗教授发现,如果坚持严格配比,这种氢氧混合气可安全混合(混合比例可正负5%调整),结果便是今天所说的布朗气体。 Brown(布朗)教授在1990年来到中国并工作了3年,先后多次到52研究所讲授布朗气技术,引起了所领导及广大科技人员的高度重视,科技人员对Brown教授科学而精确的电解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最后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用以产生安全环保的布朗气体,开发了第一代布朗气发生器。
定义
布朗气(英文名为Browns Gas),是由澳大利亚科学家Yull Brown教授最早提出,其定义为“严格地按照水(H2O)分子式中氢氧摩尔当量配比,经专用设备电解产生的、具有活性的氢氧混合气体。
特性
变温特性
布朗气体燃烧时,火焰温度随被加热物体材料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燃烧温度,我们称其为“变温特性”。国外有文献报道称布朗气的火焰温度在125℃~6000℃之间。
内爆特性
布朗气是严格按照水分子结构中氢氧摩尔当量配比的氢氧混合气体,具有其它所有燃气都无法实现的内爆特性,当燃烧或爆炸发生后,布朗气按1:1860体积比形成真空和负压。
催化特性
俄国科学家杜捷列夫的实验表明,干燥的CO与氧反应缓慢,当气体中含有20ppm的氢时,就发生加速进行的多相反应。布朗气中氢、氧燃烧是典型的分支链锁反应过程;当形成一个分子的水时,就得到两个新的活性物
应用优势
资源丰富
布朗气发生器消耗的原料为水,而水是地球的主要资源,地球表面的70%以上被水覆盖,即使在陆地,也存在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已知的化石能源比水更丰富和更易获得。
清洁环保和可再生性
布朗气的生产过程只消耗水和电,1升水可产生1860升标准立方米的布朗气体,耗电约6KwH。布朗气体无色、无味、无毒,燃烧后唯一产物为水,无CO、CO2、NOX等任何有毒、有害物质产生,亦无温室气体效应产生,被称为“水燃料”。
安全可靠
布朗气体通过电解水产生,即产即用,常压下操作,无需大量存储和远距离输送,安全性良好。布朗气体无味无毒,绝不会出现其他燃气造成的气体中毒事故。由于比空气相对密度小,即使泄漏也不会聚积,而是垂直上升到空气中并扩散,不会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应用领域
汽车助燃节油
由于布朗气中,氢的燃烧热能比汽油要高出很多,能量是同质量汽油的2.8倍;氢的点火能量仅为汽油的十分之一,比汽油更加容易点燃,点火传播速度是汽油的6倍多,其熄火间隙为0.06s仅为汽油的0.18s的三分之一,所以布朗气能够大幅度增加火焰的传播速度。
若想提高燃料燃烧的效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富氧燃烧,但是汽车上携带氧气助燃存在增加重量、占用空间、需频繁补充等缺点,因此采用布朗发生器制得的布朗气来助燃,能够实现提高汽车燃料燃烧效率、节油减排的目的。
汽车引擎除碳
汽车氢氧除碳机采用布朗原理,通过电解方式提取水中氢氧原子,形成氢氧混合气流,并经由发动机进气歧管输入发动机燃烧室,待布朗气充满发动机燃烧室后,点火引燃,运用氢氧催化原理(在高温燃烧过程中可产生O、H和OH等活性原子,一方面可促进汽油中中长碳氢链的高温裂解,使氧化反应的速度加快)、富氧燃烧原理(汽油中的蜡和胶质等不纯物也是由长碳氢链或者超长碳氢链构成,O、H和OH等活性原子也能加速其裂解,最终清除积碳)、水氢循环原理等布朗气特性对发动机积碳进行全面、彻底清除,恢复汽车动力,并且不会对发动机造成任何损害,避免了传统化学除碳剂的不足,渐渐为大众所接受,成为汽车引擎除碳养护的主流手段。
汽车减排
是把电解出的布朗气过滤以后输送到发动机,氧气助燃,氢气参与燃烧,把没有燃烧干净的燃油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10:01
目录
概述
创始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