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语出自《海国图志・原叙》。亲身参加鸦片战争抗敌斗争的
林则徐、
魏源等“开眼看世界”的一批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承认中国在
军事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当时清人称西方各国为“夷”)以维护
国家主权和尊严。林则徐首先提出了“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观点,随后广东士绅
林福祥也提出“不妨以逆夷之物,还逆夷之身”。
至1842年魏源受林则徐所托,将其所译的《
四洲志》扩编成《
海国图志》,最终在《海国图志序》中明确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一著名思想。
魏源认为在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所面对的威胁,已经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蛮夷入侵,而是在各方面都远远超乎中国之上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传统的文
死谏、武死战已解决不了问题,既然对手超过自己,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向其学习。
“师夷长技”首先要承认己之不足,然后才能进步改革图强,以学习西方为抵抗侵略的唯一正确道路。他在阐明自己编写《海国图志》宗旨时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同时还提出了“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的警句。
要“制夷”,必须充分了解“夷情”“夷形”。他认为筹夷事必知夷情,知夷情必知夷形,这是向西方学习的基本前提。而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夷书始;欲选就边才者,必先用留心边事之督抚始。
“夷之长技”的主要内容是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针对当时西方列强频频从海上入侵的现实,他尤其强调要严整海上武备,认为如果尽得西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那么一二年后,不必依事负于外夷。同时指出“师夷”必须“先去人心之积患”,即昏庸无知和虚浮不实,只有“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同时“毋冯河,毋画饼”,才能够以一种正常的眼光来看待西方,才能明白西方的优长到底在哪里。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是对清王朝“天朝上国”自大思想和“重道轻器”
传统观念的巨大冲击,也是对清军所奉行的“以骑射为根本”的落后
军事思想的公开否定。
这一主张已经走出了狭隘的思维范畴,将视野延伸到整个
中华民族与西方
资本主义列强的深刻矛盾之中,指出了近代中国全面进行改革(特别是
军事改革)反抗外国侵略的正确道路,对中国近代思想和社会的变革,乃至对日本等邻国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由于时代局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提出更多的是一种应急的措施,这也埋下了中国从西学东渐之始,即注目于西方的技术,尤其是
军事技术,而无视其文化、政治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