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独立战争,是
希腊反抗
奥斯曼帝国的一场独立战争,是奥斯曼帝国占领下的欧洲的第一次民族起义。19世纪初,希腊人民要求摆脱奥斯曼帝国军事专制制度的束缚,建立自己的国家。1821年3月25日,希腊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独立战争拉开序幕,并迅速发展到整个
伯罗奔尼撒半岛、
克里特岛、
爱琴海诸岛屿、卢麦里以及
马其顿等地。9月起义军控制伯罗奔尼撒半岛。1822年1月1日第一届国民大会宣布希腊独立,成立希腊执行委员会。
战争背景
15世纪至19世纪初
希腊自1460年就处于
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的统治之下,广大人民饱受痛苦和磨难。进入19世纪之后,希腊民族解放意识加强,从而孕育着武装斗争的火种。另一方面,土耳其统治集团内部昏庸无能,军事专制制度严重制约希腊迅速发展的经济。同时,土耳其境内暴动、反叛活动此起彼伏,这一切都给希腊独立战争创造了良好的时机。
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
1821年3月4日,侨居
俄国的希腊“
友谊社”总负责人依普希兰狄斯越过俄国国界,率领起义军在
罗马尼亚的
雅西号召希腊人民起义。3月23日,起义波及
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各区。4月7日,斯佩采岛宣布起义,支援伯罗奔尼撒半岛起义。4月22日,普萨拉宣布起义;28日,
伊德拉岛起义军民控制科林斯地区。5月7日,
阿提卡地区的武装村民冲进
雅典,迫使土军退守
科林斯城。至此,起义军几乎席卷整个希腊的大部分陆地和
爱琴海许多岛屿。6月,依普希兰狄斯率军进入希腊时,在德拉戈尚与土军交战,被土军打败,依普希兰狄斯逃亡
奥地利,不久被捕。7月,战斗日趋激烈。10月5日,希腊军民攻占
特里波利斯城。希腊军队不久几乎全部解放伯罗奔尼撒半岛。
1822年1月,希腊在厄皮道尔召开首届国民议会,宣布希腊独立,成立国民政府。
第二阶段
土耳其侵略者调兵镇压起义,并在
希俄斯岛对希腊居民进行大屠杀(
希俄斯岛大屠杀),2.3万人遇害,4.7万人被卖为奴。
1822年6月,土耳其侵略军对伯罗奔尼撒半岛发动大规模进攻。土军出动近3万人,未遇抵抗,就到达科林斯卫城。随后,向南深入伯罗奔尼撒内地,遭农民起义军的伏击,伤亡很大,溃不成军,除少数逃脱外,全部被歼。在海上,希腊小船敢于与装有大炮的土舰作战。一水兵驾驶一艘着火的船冲进土舰停泊场,烧毁1艘军舰,其余土舰全部逃入
达达尼尔海峡。希腊军民的胜利严重挫伤了土军的士气,士兵害怕送命,拒绝参战,土军陷入一片混乱。然而,希腊军队领导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军政首脑忙于权力之争,贻误了有利战机。希军未能乘土军混乱之际,扩大战果,解放中、北部地区,以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1824年4月,希腊召开第二届国民议会,
塞奥佐罗斯·科罗克特洛尼斯被解除总司令职务。以科为代表的“民主派”不服,拒绝承认政府。希腊出现两个政府并存的局面。伯罗奔尼撒的旧势力乘机联合“民主派”,反对“亲欧派”。经过两次激烈的武装冲突,“民主派”遭失败,科罗克特洛尼斯本人被捕。希腊内部战争结束,希腊军队力量蒙受重大损失。7月,土耳其与
埃及签订协定,共同镇压希腊人民起义。
1825年2月11日埃及侵略军在易卜拉辛的统帅下,在伯罗奔尼撒登陆。T.科洛科特罗尼斯出任希腊军统帅,指挥军民抵抗。埃军凭借优势侵占伯罗奔尼撒。希腊政府迫于社会舆论压力,释放科罗克特洛尼斯,再次委任其为总司令,但战局已难扭转,埃军占领特里波利斯及半岛绝大部分地区。
1826年4月11日,土埃侵略军近4万人联合围攻希腊西部重镇米索隆基。经11个月的围攻和封锁,守城军民顽强战斗。1826年4月22日,守城军民英勇突围,仅有300多居民生还。8月占领雅典城。
1827年6月,科林斯地区以北的希腊国土落入土耳其侵略军之手。自由希腊仅保留伯罗奔尼撒一部分国土和爱琴海上的若干岛屿。
第三阶段
由于希腊独立战争曲折的发展历程,世界舆论加大,对欧洲大国利益的影响加深,促使俄、英、法等国的关注,尤其是
沙俄政府。早在1825年,俄国政府为巩固其在
巴尔干半岛的势力,就认为必须支援希腊人的独立战争。俄国一旦占领
达达尼尔海峡和
博斯普鲁斯海峡,无论在贸易和政治方面,无疑都是对
英国实力的一个沉重打击。英国政府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也不愿意让俄国单独进行干预。于是,英国先与俄国达成某些让步,以此牵制俄国的行动。
1823年英国政府宣布承认希腊,并于1823—1824年向希腊政府提供两笔贷款。沙皇俄国于1824年1月9日抛出在希腊建立3个自治公国的方案,企图达到分割希腊便于俄国控制和削弱土耳其之双重目的,遭到希腊政府拒绝。
1826年4月4日,两国在
彼得堡签订关于联合调处希土停战和希向土纳贡获取自治的议定书。议定书规定,英俄两国都不在希腊谋取特权。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斗争的严峻形势,希腊政府内部两派斗争暂时缓解。
1827年4月,在特莱辛召开第三届国民议会,各派达成妥协,一致选举卡波狄斯特里亚为总统。该总统曾任职于俄国政府,他的当选进一步证明俄国对希腊政治的影响,从而,加速了欧洲列强对希腊战争的干涉。6月24日
雅典卫城也落入土军之手。至此,希腊军队控制区已所剩无几。但他们仍坚持游击战。欧洲进步人士同情希腊革命,从道义和物资上进行支援。希腊宣布独立后,欧洲国家开始进行干涉和争夺。7月6日,英、法两国与俄国在
伦敦签订三国协约,重申1826年彼得堡议定书的条款,并补充规定,要求希土双方立即停火,否则三国将共同采取强制措施制止希腊战争。土耳其当局驳斥伦敦协约的一切条件,拒绝停止军事行动。10月20日,英、法、俄三国舰队与埃土舰队在纳瓦里诺海湾进行交战。经4小时激烈海战,埃土联合舰队遭重创。
1828年4月,
俄土战争相继爆发,俄军穿过巴尔干半岛,进入
马里查河谷,攻占
阿德里安堡。随后法国也出兵占领伯罗奔尼撒。
战争结果
1829年9月,俄土签订《
亚得里亚堡条约》,土耳其被迫接受英、法、俄《伦敦三国条约》。希腊军民利用土军被牵制和被削弱的有利时机,发起进攻,先后解放了部分国土。3月17日纳夫巴赫托首次获得解放;5月6日梅索朗吉上空重新升起希腊国旗。5月14日,解放米索隆基。不久,整个东希腊除提佛等地外已全部获得解放。9月12日在别特拉战役中,希腊军队击溃了一支7000多人的土军,并迫使敌人撤出大陆希腊地区,从而胜利地结束了独立战争。
1830年4月,土耳其政府接受英、法、俄于同年2月3日新的伦敦议定书,承认希腊独立。
希腊独立战争是一次民族大起义,是一场反殖反封建的革命,最终以希腊人民的胜利、土耳其的失败而结束。希腊独立战争的胜利,为希腊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使巴尔干半岛其他国家的人民受到了鼓舞,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希腊独立战争几乎席卷全国各地,不仅有陆上交战,而且有海战。战争历时8年半之久,作战双方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胜利的取得,首先是希腊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在战争过程中,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全希腊各阶层的爱国人士几乎都积极投入战斗。希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运用
运动战和
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术,采用伏击或奇袭战法,大量消耗土军有生力量。其次,有利的国际环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战争始终得到欧洲进步人士的同情和支持。随着战事的发展和变化,欧洲列强出于各自的目的参与战争,客观上牵制了土军力量,削弱了土军的战斗力,为希腊人民争取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