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落(tie luo),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装潢方法。四边镶绫边,类似于今天的镜心,但不加镜框,而是直接裱糊于墙壁或槅扇。一般尺幅较大,也有学者称之为“纸质壁画”。
帖落简介
中国帖落已有千年历史,脱胎于壁画。宋以前实物少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故宫中,可看到十七、十八世纪的壁纸,多为粉笺,有的印以绿色花鸟图案,有的用银白色云母粉套印花纹。还有一种清代砑花五色壁纸,图文并茂。明李渔《笠翁偶集》载:“糊书房壁,先以酱色纸一层,糊壁作底。后用豆绿云母笺,随手裂作零星小块,或方或扁,或短或长,或三角或四、五角,但勿使圆;随手贴于酱色纸上,每缝一条,必露酱色纸一线,务必大小错杂,斜正参差。则贴成之后,满房皆冰裂碎纹,有如哥窑美器。其块之大者,亦可题诗作画,置于零星小块之间,有如钟铭勒卣盘上作铭,无一不成韵事矣。”介绍了一种独特的壁纸制法。酱色纸,豆绿云母笺,本是壁纸。
坤宁宫现帖落
2014年5月初,故宫工作人员在修复原本挂在坤宁宫墙上的一幅古画时,发现古画后面的墙面上出现了一幅贴落,其中横披出自咸丰御笔。该贴落包括一副对联、一件“福”字斗方和一幅横披。其中,横披上有咸丰落款。经过故宫相关专家初步判断,这套贴落才是东暖阁的原装陈列。
贴落出现后,故宫工作人员依然按原计划,将顾铨的画轴取下修复。坤宁宫东暖阁是半开放区域,观众可隔着玻璃看到刚刚被发现的贴落,其颜色比店内其他陈设显得饱满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