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龙
蜥臀目动物
帝龙是一种发现于中国的小型肉食性恐龙,体长约2米,生存年代为早白垩世,其系统发育位置介于原角鼻龙类和更进步的暴龙类之间。帝龙属下仅有一种,为奇异帝龙。帝龙虽然体型娇小,但是已经具备了一些进步暴龙类才有的特征,比如较为短小的前肢。除此之外,帝龙的身体周围也保存有纤维状的羽毛。
命名由来
由于帝龙属于暴龙类,因此它的属名意为恐龙帝王。种名意为奇异的,指的是帝龙非常古怪的特征组合,因为它同时具备了暴龙类中较为原始的特征和较为进步的特征。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帝龙目前一共有4件标本。
正型标本:IVPP V 14243为一具半关联的骨架。
归入标本:IVPP V 14242包含一个接近完整的头骨,以及荐椎前的椎体,为一件未成年的标本。
归入标本:TNP01109为一件不完整的头骨。
归入标本:IVPP V 11579为一件头骨标本,目前归入到奇异帝龙,但是也可能是同属的另外一个物种。
上颌骨的前腹侧边缘为拱形。上颌骨的背缘构成了眶前窝的边界,使得鼻骨无法参与到眶前窝的构成。头骨的外侧面具有一前颌孔,位于上颌孔的前腹侧向。上颌骨眶前窗的背缘有两个比较大的开孔与内部的气腔化构造相通。泪骨具有气腔化构造。泪骨后缘的侧视有一个明显的凹陷。鼻骨和泪骨共同形成一个“Y”形的脊冠。鳞骨的降突非常长,延伸到与方骨与下颌的连接处所在的水平面相同的位置。颧骨的前端具有气腔化构造,并参与到眶前窝的后腹侧边缘的构成。帝龙的眼眶呈圆形,在眼眶的腹边缘,颧骨明显弯曲且加厚。前额骨退化,但依然位于泪骨的后缘与额骨之间。方颧骨较为厚重,并在背侧向有较明显的扩展。基蝶骨在基突前有一侧突。外下颌孔非常小或可能没有。关节骨具有气腔化构造且反关节突退化。前颌骨的牙齿横截面为“D”字形,且前后边缘都有锯齿。前颌骨牙齿明显小于上颌骨牙齿。上颌骨和齿骨的牙齿在唇侧-舌侧向明显的压缩。颈椎间韧带窝深,近似为圆形。肩胛骨坚实,末端宽阔,末端的宽度达到了肩胛骨柄宽度的两倍。乌喙骨增大(背腹侧长度达到肩胛骨长度的70%)。手部的第二指的掌骨和指节骨都要粗与第一指的掌骨和指节骨。手部第三指没有退化,但是非常的纤细。脚部的跖骨都比较粗,不具备窄足型的特征。尾椎周围保存有绒毛状羽毛的印痕。
系统发育位置
系统发育位置
大多数暴龙类或虚骨龙类的系统发育分析都支持帝龙相对于原角鼻龙类更进步,但是在泛暴龙类里又是非常原始的成员。但近期也有少数系统发育分析将帝龙算进了原角鼻龙类里,比如桑塔纳盗龙定种的文章。
科学意义
帝龙的化石表面保存有绒毛状的羽毛,由于其发表的年代早于华丽羽王龙,所以帝龙的发现第一次让人们意识到彪悍的暴龙类居然也有毛茸茸的祖先,同时也意味着羽毛不仅存在于较为进步的手盗龙类里,它也存在于虚骨龙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中,暗示这一重要的身体特征在非鸟类恐龙中可能有更广泛的分布和更早的起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3 18:49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