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焙烧工艺可以说是受
带式烧结机的启示而发展起来的。带式焙烧机工艺是一项十分成熟的球团生产工艺,但也受到一些条件(如
原料、
燃料和
设备制造材料)的制约,在采用该
工艺时,需要十分认真地对待。
细磨
铁精矿球团的焙烧和铁矿粉的烧结,在固结原理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致使其在工业生产技术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而要想把一般的烧结机改造成带式焙烧机将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 带式焙烧机从外形上看,和烧结机十分相似,但在设备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如,风箱的分布和密封的要求.上部炉罩的设置和密封,风流的走向(不像烧结机那样是单一的抽风,而是既有抽风又有鼓风),布料方式,成品的排出和台车运行速度等,都不相同,特别是本体的材质更是完全不同。为了能长期安全地承受最高焙烧气体的温度(≥1300 ℃),而不得不采用耐高温性能极好的
特殊合金钢。在国外带式焙烧机发展的过程中,曾因材质不过关而一度受挫,而使得同时正在开发的链篦机—回转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为链篦机—回转窑工艺是将焙烧过程的最高温度段放在设有耐火炉衬的回转窑中进行,这样就顺利解决了在高温焙烧中的材质问题。而带式焙烧机在使用铺底铺边料和台车采用耐
高温合金特殊钢的材质后才得以过关并获得大发展。
(1)耐高温
特殊合金钢的用量大、档次高。在国产化的条件下有较大的难度,特别在质量方面很难保证。
(2)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料的稳定性要求高。这是由于焙烧(干燥、预热、焙烧、冷却)的全过程均在同一个设备上进行,靠调整机速来改变球团在各阶段的停留时间是不可能的。如要改变,除非改变上部炉罩的分段和风箱的配置,这将是十分麻烦的。 因而带式焙烧机的建设一般适合于大型矿业公司和原料供应长期相当稳定的钢铁厂,例如南美的一些厂家等。在日本,钢铁工业发展早期建设球团厂时,由于考虑到了原料来源的复杂性,在设计和制造了带式焙烧机后,也没有采用。这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
(3)成品
球团的质量有不均匀的现象。由于球团在升温过程中,上下料层在各段炉罩的最高温度下停留时间的长短相差很大,因而会影响到成品球团矿的最终强度。另外.炉罩内温度和在台车上多多少少存在的边缘效应,也会影响成品球团矿的质量。
(4)必须使用高热值的
煤气和
重油作燃料。使用煤的实践在工业上没有长期成功的经验。鲁奇公司曾研究过一项在上部风罩中喷煤燃烧的专利技术,但仅在
印度德穆克雷得厂使用了一个月后就不再继续了。
(1)球团焙烧的整个工艺过程——干燥、预热、焙烧、冷却都在一个设备上完成,具有工艺过程简单、布置紧凑、所需设备吨位轻等特点,为工厂缩小占地面积、减少工程量、实现焙烧气体的循环利用以及降低热耗和电耗创造了条件。
(3)对原料的适应性比竖炉强。这是因为在整个焙烧过程中,球团都处于静料层状态,不会因升温过程中球团本身强度的变化(时高时低)和球与球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粉末。因而带式焙烧工艺基本适应于所有的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