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现丝虫病,又称常现棘唇线虫病,系由常现丝虫寄生于体腔(胸腔、腹腔和心包)、肠系膜、肾周围或腹膜后组织所致的寄生虫病。本病通过库蠓叮咬传播。
病因
常现丝虫雌虫长,宽为(70~80)毫米×120微米,雄虫长,宽为45毫米×60微米,微丝蚴长,宽为200微米×4微米,无鞘膜,无规则的周期性。中间宿主--库蠓叮咬人体时,微丝蚴被吸入,约经7天在体内发育成感染期幼虫,当库蠓再次吸血时,感染期幼虫即自喙逸出至人体皮肤上,经吸血创口而侵入人体,在人体内约经1年发育成熟,成虫移行于皮下结缔组织而发病。
临床表现
常现丝虫病可长期寄生而不产生症状,但有些病例可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与罗阿丝虫卡拉巴肿相似,有头痛,关节痛,神经精神症状,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包炎,甚至心力衰竭。
检查
1.抽出液检查
有积液者可穿刺抽液涂片镜检。
2.血象检查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可作为辅助检查。血液可找到微丝蚴。厚血片染色检查法,不但可以查到微丝蚴,而且经染色可鉴别虫种。
诊断
血液内找到微丝蚴可以作为确诊的依据。
鉴别诊断
应与盘尾丝虫病、欧氏丝虫病相鉴别。做虫种鉴别,如厚血片染色检查法。也可通过临床表现鉴别,如盘尾丝虫病的临床特征为眼部损害。
并发症
可并发关节炎、心包炎、严重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关节炎可表现处关节疼痛、关节肿大。寄生于心包的虫体可引起心包组织病变,症状有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出现休克、心力衰竭。
治疗
1.药物治疗
甲苯达唑疗效较好,2次/天,连服30天。也可采用甲苯达唑和左旋咪唑联合疗法,分次服用,疗程10~14天。乙胺嗪对常现丝虫成虫和微丝蚴作用不够满意,常需几个疗程,2~3周为1个疗程。
2.手术治疗
对于丝虫感染后期水肿、心包炎严重者可施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