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明间左右的檐柱,叫做“平柱”。在宋式建筑中,平柱是檐柱中最短的立柱。
相关概念
柱
柱是建筑物中用来承托建筑物上部重量的直立的杆体,俗称“柱子”。柱子和其他大部分建筑构件一样,有丰富的品类和一定的发展过程根据柱子在建筑中的位置,可以将它分为檐柱、金柱、中柱、童柱、瓜柱、角柱、廊柱等;而根据柱子的截面形状来看,则有圆柱、方柱、六角柱、八角柱等不同形象;根据柱子所用的材料来分,有木柱、石柱等之别:根据装饰来看,又有雕龙柱、油漆柱、素面无饰柱等。此外,柱子在使用时有单独直立的,也有两柱紧贴而立的。柱子在各个时期既有延续与继承,也有发展和变化。如,方柱在秦代时始出现,而汉代时则又增加了八角形柱、束竹式柱、人像柱等,唐代中期以后则极少再使用方柱,宋代时大多为圆柱和八角柱。还有很多柱子,作用与位置均相同,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如瓜柱,在宋代时称为“蜀柱”、“侏儒柱”,明代以后才称为“瓜柱”。
檐柱
建筑物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叫做“檐柱”,也叫“外柱”。檐柱在建筑物的前后檐下都有。
檐
古建筑屋坡前端部位,包括飞椽、圆椽、勾头、滴水、大小连檐等构件。宋《营造法式》中称“檐”,又叫“宇”、“楣”、“屋垂”等,俗称“檐头”、“屋檐”。从撩檐枋心至屋檐椽头距离为上檐出,宋式建筑的上檐出与檐椽的计算关系,有:椽径三寸,则檐出三尺五寸等。重檐建筑的“檐”,则称上出檐或下出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