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台
战国时期燕昭王为郭隗所筑、尊师郭隗之所
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战国时期燕昭王筑,为燕昭王尊师郭隗之所。关于其真正的故址学术界分歧较大,确切遗址已不可考,说法有多处,较为重要的有燕上都蓟城说、河北定兴金台陈村说、北章村说、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内说四种说法。
黄金台来源
“黄金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郭隗所筑之“宫”,其名称经历了由“宫”到“台”的演变过程,在南朝时正式称为“黄金台”。黄金台”称谓的出现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演变。 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时仍用“筑宫”之说:“昭王为(郭)隗改筑宫而师事之。”到东汉时,孔融第一次以“筑台”来记述此事,其在《论盛孝章书》中采用了“昭王筑台以尊郭隗”的说法。自此,后人在叙述燕昭王纳贤的典故时,开始将“宫”改称为“台”,但仍未使用“黄金台”的说法。“黄金台”之名正式出现于南朝,以鲍照名句“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为首见。
典故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于是昭王为(郭)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此事参见器用部·珍宝“死骨千金”。《战国策》原文系“筑宫”,至孔融论盛孝章书》始有“筑台”之说。指招贤之所。唐李白南奔书怀》:“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另参见器用部·珍宝“黄金筑台”、人物部·圣贤“黄金台上客”、政事部·议政“尊隗”。
历史故事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派去买马的人用五百两黄金买了千里马的马骨。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的骨头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骨,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的。”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据清康熙十二年定兴县志记载:“黄金台燕昭王筑,礼郭隗以致士。乐毅剧辛先后至。故址在县西三十里北章村。年华旷邈,风雨崩摧于此,愈彰深古,触人远怀。不知乃自何人构为梵宇,缀以浮屠,则悬金区作布金地矣惜也。”
据史料考证,燕昭王于公元前311年即位,至公元前279年共执政33年。他即位之初即着手招徕人才。有感于千金买骨的故事,高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以致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公元前284年,乐毅率军联合各国攻齐,占领70余城。推测筑台时间起于公元前310年。当时只言筑台而无“黄金”二字,自鲍明远南朝宋文学家,即鲍照,史称鲍参军)《放歌行》“岂伊白壁赐,将起黄金台”始见黄金台之名。
位置争议
关于黄金台的位置,学术界分歧较大,较为重要的有燕上都蓟城说、河北定兴金台陈村说、北章村说、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内说四种说法:
燕上都蓟城说
认为黄金台位于上都蓟城的成果以李文辉的《千古金台安在哉》为代表,作者认为“燕自十八世主襄公至四十三世主燕王喜灭亡,一直都蓟,其间的三十九世主燕昭王都蓟,自无疑义”,并以“昭王国都在蓟城”为出发点认为黄金台位于上都。
金台陈村说
金台陈村说主要以1997年出版的《定兴县志》和洛保生、孙进柱的《黄金台考》为代表。《黄金台考》一文主要以1997年《定兴县志》为材料,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金台陈村的战国台地遗迹即为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
北章村说
黄金台位于北章村的记载,主要见于清康熙十二年《定兴县志》、乾隆四十四年《定兴县志》和光绪十六年《定兴县志》,近年来在定兴一带,尤其是在北章村村民间引发了较大影响。
燕下都遗址说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艾虹,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吕晓青,通过燕下都发掘材料,并对照《水经注》(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对“金台”的相关记载,认为:在燕下都遗址发现的地下夯土基址最有可能是黄金台旧址。
现附《水经注》原文如下:其水之故渎南出,屈而东转,又分为二渎。一水径故安城西,侧城南注易水,夹塘崇峻,邃岸高深,左右百步,有二钓台。参差交峙,迢递相望,更为佳观矣。其一水东出注金台陂,陂东西六七里,南北五里。侧陂西北有钓台,高丈余,方可四十步,陂北十余步,有金台,台上东西八十许步,南北如减。北有小金台,台北有兰马台,并悉高数丈,秀峙相对,翼台左右,水流径通,长庑广宇,周旋被浦,栋堵咸沦,柱础尚存,是其基构可得而寻访。诸耆旧,咸言,昭王礼宾,广延方士,至如郭隗、乐毅之徒,邹衍剧辛之俦,宦游历说之民,自远而届者多矣。
根据文中“一水径故安城西,侧城南注易水”可知,故安城即武阳城东南小城,即燕下都东城内的一部分。这是确定《水经注》文中易水范围的关键,按其所记,其描述内容与燕下都的考古发现基本一致:“其水之故渎南出,屈而东转,又分为二渎”,其中“故渎南出”正是燕下都东西城间贯通北易水与中易水的“运粮河”,即发掘报告中的1号河渠遗迹。“屈而东转,又分为二渎”,则是1号河渠遗迹在东城隔墙附近向东分为南北两部分,即隔墙北侧的2号河渠遗迹与隔墙南侧的3号河渠遗迹并称为“二渎”。“其一水东出注金台陂”中所指为东城隔墙北侧的2号河渠遗迹。
《水经注》后文提到,该“金台”即为“黄金台”。据“陂北十余步,有金台”可知“黄金台”在陂北十余步。因此,确定“金台陂”和“陂”的位置与范围,成为推断“黄金台”旧址的关键。
水经注》(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商务印书馆发行水经注二册易水)所记载的金台即为历史上的黄金台,郦道元《水经注》所引傅逮的《述游赋》来看,文中有“出北蓟,历良乡,登金台,观武阳,两城辽廓,旧迹冥芒”之句,可知黄金台应在良乡之南,并且站于金台之上,能够观看到下都全景。
在各地所见“黄金台”中,最可能为燕昭王所筑黄金台旧址的,便是《水经注》中所记载的“金台”,且其能与燕下都考古发现相吻合。张公台附近的地下夯土台基最为可能是历史上的黄金台。
从事燕下都遗址考古工作六十余年的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石永士先生著作《燕下都》专著倾向于燕昭王最初选取的筑宫场所应在燕下都城址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艾虹,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吕晓青在《保定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撰写的《“黄金台”位置考辨》一文明确提出:黄金台具体位置为燕下都东城张公台附近的Ⅺ夯土建筑遗迹。
考古发掘
由于年代久远,黄金台宫殿的原貌北魏时便已不复存,郦道元也仅能凭借其基构寻访记述。北魏以后,黄金台又经历代损毁,至明人钟芳再次探访时,已是“土阜漫漶,不可辨疑焉”。因此,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已无地上踪迹,早已被淹没在了地表之下。黄金台代表着燕昭王重视人才的宝贵品质和励精图治的远大胸怀,其文化内涵与精神象征历代流传,并由此衍生出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成为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人对于“黄金台”原址的推测、考察乃至于争论,也都是源自于对黄金台文化的热爱和推崇。尽管距今两千余年,黄金台早已被深埋于地下,但其精神与文化却成为了永恒。至于黄金台真正的位置究竟在哪里,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现。
历代诗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康熙《黄金台怀古》
昭王礼贤士,筑馆黄金台。
矫矫昌国君,奋袂起尘埃。
市骏固有术,贵在先龙媒。
但得一士贤,可以收群材。
燕山不改色,易水无新声。
谁知数尺台,中有万古情。
柳宗元《咏史》
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
嗛嗛事强怨,三岁有奇勋。
悠哉辟疆理,东海漫浮云。
宁知世情异,嘉谷坐熇焚。
致令委金石,谁顾蠢蠕群。
风波欻潜构,遗恨意纷纭。
岂不善图后,交私非所闻。
为忠不顾内,晏子亦垂文
旧山万仞青霞外,望见扶桑出东海。
爱君忧国去未能,白道青松了然在。
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
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绿耳空腾骧。
乐毅傥再生,于今亦奔亡。
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
甯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
欃枪扫河洛,直割鸿沟半。
历数方未迁,云雷屡多难。
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
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不因秋风起,自有思归叹。
主将动谗疑,王师忽离叛。
自来白沙上,鼓噪丹阳岸。
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
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
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
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
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
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
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
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
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素带曳长飙,华缨结远埃。
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
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
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
一言分珪爵,片善辞草莱。
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一作“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
箭下妖星落,风前杀气回。
国香荀令去,楼月庾公来。
玉玺终无虑,金縢意不开。
空嗟荐贤路,芳草满燕台。
正忧衰老辱金台,敢望昭王顾问来。
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闲章句动风雷。
三都节已联翩降,两地花应次第开。
若比紫髯分鼎足,未闻余力有琼瑰。
陈昌时《黄金台》
峨峨燕中台,悠悠易上水。
怀哉燕昭王,招彼天下士。
士贵相知深,岂为多黄金。
筑台置黄金,自是君王心。
王绂《黄金台》
黄金此地能延士,极目平川夕照斜。
水绕易城流霸业,田连督亢属农家。
苍茫暝色烟中树,飘渺晴光雨外霞。
千古荒台遗旧址,西风残柳集寒鸦。
岳正《燕途怀古》
督亢陂荒蔓草生,广阳宫废故城平。
秋风易水人何在,午夜芦沟月自明。
召伯封疆经几换,荆卿事业尚虚名。
黄金不置高台上,似怪年来土价轻。
蒋超《黄金台》
鸡跖泉边草乱埋,荆高终不负燕台。
不知马骨埋何处,风雨蛟龙夜夜哀。
蓟州城筑燕王台,招士以财亦可哀!
多少贤才成底事?黄金便可广招徕。
谁道昭王解爱才,千年霸业剩荒台。
乐生握龊非奇士,祗为黄金卖主来。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3 13:40
目录
概述
黄金台来源
典故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