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会馆是广东商人在全国各地建立的聚会场所,也是商人按地缘建立的民间组织,商人常在会馆居住、宴会、谈生意甚至堆放货物等。最早出现于明代。
会馆介绍
天津广东会馆位于天津旧城鼓楼南,南开区南门里大街。建于1907年,由当时的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倡建,是广东旅津人士设立的集会、寄寓机构。现为天津市规模最大、装修最精致的清代会馆建筑。
体现了我国岭南的建筑风格,又融合了北方四合院的特点,是中国罕见的木结构建筑艺术珍品,是天津市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它既体现了我国岭南的建筑风格,又凝聚着旅居天津的广东人创业的艰辛。天津在清初已有广东商人活动,当时主要与福建商人共同开辟商场,所以早期天津的会馆为闽粤会馆。
地位变化
晚清以来,广东人在天津政局中的地位发生变化,1903年由唐绍仪、梁炎卿等人倡议,成立天津广东会馆,倡议集资重新修建自己的会馆,并且带头捐献白银4 千两。这个倡议受到广帮商人的热烈响应,很短时间内就集资9 万多两白银,在天津城内
鼓楼南大街购置了原盐运使署旧址的土地开始兴建新会馆。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1 月14日新会馆落成,取名广东会馆。广东会馆占地23亩余,工程设计凸现岭南特色。
广东会馆,由门厅、正房、配房、戏楼和跨院、套房组成,占地面积约1.5公顷。主体建筑为戏楼,设计独特。看台分楼上下二层;坐席分散座、茶座和包厢三种;戏台为伸出式,无木柱,观众可从三面观看演出;藻井高悬在戏台正上方,重约10吨,外方内圆,圆心用变形斗拱堆砌接榫,螺旋而上,不仅造型别致,还起到音箱效果。戏台上饰有各种彩色木雕,无不刀法精细,栩栩如生。后台亦两层,楼上为化妆室。
院内四周有铺房、住房三百数十间,其间栽花种树,清新幽雅。辛亥革命后,该馆是多次重大爱国进步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1912年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演讲。
内部景观
会馆象一座大
四合院,砖瓦木料大多从广东购买,院门宏阔,罗汉山墙高 耸,厅堂都出廊厦,内部装修华丽,很有岭南特色。会馆周围还建造了铺房、住房300 多间,并且在会馆东南面修建了“南园”,栽花种 树,设立医药房,供广东同乡休息养病。当年南园里有桃花林、葡萄 园,景色十分优美。
戏楼是天津广东会馆的主要建筑,前面有悬挂着“岭渤凝和”巨 匾的宽阔的四合院,穿过夹道,是一座可容纳7、8百人的木结构室内 剧场,楼上观众席为包厢,楼下是散座。戏楼舞台深10米,宽11米, 顶部是用细木构件榫接而成的
螺旋式藻井,雕花工艺精美,音响效果 良好。
前台横眉以透雕技法刻成狮子滚绣球图案,两角雕成荷花含苞 欲放状的垂花柱,舞台正面镶嵌着巨幅《天官赐福》木雕,天官、童 子、猿猴、松柏、云气和4 角的
蝙蝠,构成活泼、协调的画面。戏楼 的门窗也雕有狮、凤、牡丹等传统纹饰。 在这座北方少见的戏楼上,1911 年就演出过革命新剧。
1912年8 月24日,同盟会北方支部曾请孙中山先生在此演讲。“五四”时,这 里经常举行群众集会或演出,著名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
杨小楼等人都 曾在这戏楼上演出。
1925年共产党人安幸生组建天津总工会,也以广东会馆为会址。 天津沦陷时,会馆一度成为日本侵略军开办的警官教习所。 重新装修后的广东会馆已成为了解和欣赏我国戏剧艺术和 展示
中国戏剧文化的窗口。
简史陈列
这里是天津市戏剧博物馆,设有《天津戏剧发展史陈列》三个展室。展出中国戏曲简史陈列,天津戏剧发展史陈列等,以及一些戏曲界人士的专题性展览。馆内还收藏与戏剧有关的文物及藏品四千余件,其中包括著名京剧艺术大师
梅兰芳、尚小云、
马连良等人的书画品及演出服装等,成为兼有陈列展览和演出等多种功能的文化场所。
全国地域分布
清代广东会馆在全国的地域分布相当广泛,以省份地域来看,以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及广西分布的数量最多,其他如江西、福建、湖南、山东、东北、湖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台湾、甘肃、云南等省也都有数量不等的分布。
北京
北京作为清代政治文化中心,是各地商人关注的重点,广东人在北京修建的会馆数量也颇多。北京在明代就已经出现广东会馆,是当时的南京礼部尚书王忠铭所倡议建立[1]。20世纪80年代末期,北京学者王灿炽先生对北京各地会馆进行调查,其中广东会馆数量在40所以上。这些会馆除了少数属于商业会馆外,大多是科举考试的试馆。清代北京的广东会馆主体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广东沿海地区的府州县。而这些地区是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
上海
上海在近代以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广东人至少在明末清初已在上海形成气候,但广东会馆在上海的建立相对较晚,主要由广州府、肇庆府商人建立,具有典型的地域性色彩,说明广东人实力的雄厚,不需要以省的形式联合起来。
江苏
江苏也是广东商人自明代以来就频繁活动的地区之一,苏州的粤人会馆多分布在阊门外山塘一带。这里是明清苏州最繁华之地,当时连绵数里都是商家的商业辐射范围,苏州“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阊门不仅成为苏州的繁华地,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扬州是清代南北货物的集散中心,除盐为大宗外,其次即为南北货商业,广东商人在扬州主要经营南糖等货,并在旗杆巷建立岭南会馆,还在花园巷建立片石山房。清末南洋劝业会刊印的《金陵杂志·会馆志》载,清末南京有两广会馆,在邀贵井附近。
东北
东北的牛庄(营口)在鸦片战争以后,广东商人因充当外商买办的身份,其足迹也随之踏入。据《1882~1891第一期海关十年报告》调查,牛庄(营口)即有广州商人建立的广州公所,设正、副所长管理,有专门人员为因业务而涉讼的会员提供帮助,保护商业利益。
山东
山东烟台的广帮主要经营豆货、粉丝、南货;青岛的广帮主要经营洋广杂货;济南广帮则以经营花生、粮食贸易为主。烟台在清初就有广东会馆建立,青岛于1905年建有广东会馆(广东公所)。
湖北
湖北的武汉号称“九省通衢”,清代广东商人在汉口设有5处会馆、公所。规模最大的是位于大火路的岭南会馆,占地5亩有余,创建于康熙五十一年,会馆前、后抵街。湖南最迟到明末清初已有广东商人在湘潭建立会馆。光绪《湘潭县志》卷七《礼典》载,“岭南会馆在十二总,有码头,广东公所也,有铺屋20余间”。会馆拥有自己的商业码头,这是湘潭所有商帮中唯一的一家,充分证明其在湘潭商界的地位。
安徽
安徽沿江城市芜湖是广东米商经常出没的地方,民国《芜湖县志·会馆》载,广东商人在芜湖建有广东会馆,是为米商服务。广东会馆又称广东同义堂米业公所,光绪十五年由粤商米号筹资建筑,亦名广肇公所。广东会馆有房产出租以维持会馆正常活动”。由此看出,广东米商在芜湖米业贸易中的实力。
江西
江西的九江是明清以来江西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据《1882~1891第一期海关十年报告》调查,九江的会馆是由茶叶和鸦片商捐款修建。太平天国起义前,九江就有广东会馆。1861年九江成为开放口岸,广东商人不断云集九江,重修广东会馆。民国初年九江总商会有3位广东籍会董,分别为香山唐虞俊,经营谦顺安茶栈;南海陈盛桂,经营广吉洋货商号;潮阳郭秀开,经营怡成钱商号。景德镇总商会会董之一番禺人陈邦庆主要经营顺记福瓷号。
福建
福建与广东的商业往来十分频繁。省会福州及重要港口厦门,都有广东商人活动,并建有广东会馆。据1882~1891年第一期海关十年报告统计中,福州有广东会馆、两广会馆。据说,广东会馆是福州最富有、最强大的会馆,并立有《广东会馆章程》,明确该馆是商人建立,为乡人提供保护。厦门的广东会馆由董事会负责,每年改组一次。董事的必要条件是,不仅有一定社会地位,而且要广有资财。
四川
西部四川省在清初出现长达近百年之久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广东有数十万人口举家进入四川。这批移民进入后,为了联乡谊、坚团结,大多建立会馆组织。清代中前期100多年的移民运动期间,广东迁川的数十万移民中,客家人占了主要部分。史载“察各庙之大小,即知人民之盛衰”,“各处会馆之建筑物崇宏壮丽,可为其团结力量最富之明证”,广东客家人迁川后,修建了不少的会馆和祠堂,以此凝聚迁移家族人气。据笔者研究,清代四川(包括今重庆市)的广东会馆总数当在300所左右,分布于四川境内100个州县厅内。清代四川移民会馆建筑规模的大小已成为移民凝聚向心强弱的一种标志,史载“察各庙之大小,即知人民之盛衰”。又有“各处会馆之建筑物崇宏壮丽,可为其团结力量最富之明证”。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兰州附近的皋兰县,据光绪《重修皋兰县志》卷12《经政上》载:“广东会馆在南府街,光绪三年(1877)置。”这说明在光绪以前已有粤商在甘肃经营贸易。会馆建在南府街,可判定此为商人会馆。这些广东会馆成为客家人留在四川的宝贵文化遗产,有的已经被保护下来并进行文旅开发,如洛带古镇的广东会馆早已为世人熟悉;但有的广东会馆却鲜为人知,或者已经损毁,或者至今尚未进行文旅开发,保持着基本的历史面貌。金桥寺建于清咸丰末年(1862年),位于仙市古镇,也称广东会馆,是自贡盐运昌盛时广东籍盐商修建的以凝聚乡情为纽带的同乡会馆,由于馆内供奉的是出生于广东南海新兴的“禅宗六祖”慧能和尚,所以称为南华宫。
广西
广西与广东素有“两广”称谓,据统计,清代广东商人至少在广西的30个以上县市建有会馆。清康熙年间,梧州府苍梧县的戎墟建立了粤东会馆,以后不断对此重修。乾隆五十三年《重修戎墟粤东会馆碑记》记载参加捐资商人达518家(人),戎墟的粤商店铺在1000家以上。清末民初,浔州地区的广东会馆与地方商会逐步合一,据民国《桂平县志》卷27《纪政》记述,光绪年间浔州总商会成立时,就借粤东会馆西厅为办事所。平乐府至少在明末已建有广东会馆,到嘉庆二十年《重修会馆并戏台碑记》时,捐资修馆的粤商约有222家,到同治年间再修会馆和戏台时,捐资粤商达255家。会馆重修以及捐资队伍的扩大,说明粤商在当地实力十分雄厚。府属荔浦县的荔城、马岭、修仁都有粤商修建的广东会馆。平乐府钟山县英家街的粤东会馆是广东商人于乾隆四十二年兴建的,道光五年重修并建造戏台,费用由粤商英平堂、三邑泰福堂及杂货行、盐糖行、油榨行、糖行、宰猪行、缸瓦行等捐助,建筑所用麻石构件均是粤商从广东水运而来。信都县(今贺县)的粤东会馆是该县商会会场所在地。康熙年间,粤商在柳州城内建有粤东会馆。清代广东商人在三江建粤东会馆,民国时该县商会在粤东会馆内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