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
中国广东省公办高校
广东医科大学(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广东医”“广东医大”(GDMU),坐落于广东。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教育厅。为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广东省“冲一流 补短板 强特色”重点建设学科高校。
历史沿革
创校之始
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为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78年有2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列为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从1991年的“八五”计划开始,连续3个五年计划进入省重点建设院校行列。
欣欣向荣
1991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02年,创建东莞校区。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9年学校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提出“建设人民满意的医学强校”发展目标,不断推进内涵建设。
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5月学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6年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进入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简称CWUR)和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榜单,2021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3年获批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3年5月31日,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共建医工融合联合创新学院、松山湖医工融合创新中心,并“上线”了广东首批3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药学+应用化学”“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智能医学工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有18个学院(部),覆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普通本科招生专业36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4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3个,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设岗学科5个,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1个学科已进入全球前3‰。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8个,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4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910人,其中专任教师1411人,具有高级职称768人,占比54.43%;具有博士学位578人,占比40.96%。研究生导师共1490人(含校外基地),其中博士生导师94人,硕士生导师1396人,双聘、外聘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2人和讲座教授2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等8人,广东省教学名师7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4人,省“特支计划”人才2人,“扬帆计划”32人,南粤杰出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和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60人次,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名中医7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广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专业4个,广东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27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0门。临床医学专业以有效期6年通过教育部认证。
2021年至2024年,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葡萄牙西班牙芬兰波兰日本马来西亚国家港澳台地区的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各类交流合作。先后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中芬应用型科学大学联合会,师生参与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活跃度逐年提高,先后获得欧盟“伊拉谟斯+”高校能力建设及教师交流项目。学校于2010年起招收港澳台学生,2019年起招收本硕博层次来华留学生
附属医院
学校有五所直属附属医院,分别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松山湖中心医院。
学校有七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分别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州中心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高州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复星禅城医院(佛山复星禅城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阳江医院(阳江市人民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惠州第一医院(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是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4家依托单位之一,与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等科创“高地”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牵头成立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湾区创新生态联盟和湛江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9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30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4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金23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2244篇,出版学术著作207部,获国家专利授权387件,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
学术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累计总量376.8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文献总量216.09万册,电子图书总量160.78万册,同时订有期刊829种,可用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形成了以医学生物学文献为主,涵盖各学科门类的综合馆藏体系。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正式创刊于1983年1月,是由广东医科大学主办、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为双月刊,每年6期,每期120页;《学报》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并获广东省第二、三、四届优秀科技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与经验、误诊误治、调查·管理·技术方法、短篇、个案、护理、医学教育学研究等。
校园文化
校园标志
学校校徽是由广东医科大学的英文缩写“GMU”艺术演变而成的一个展翅高飞的鸽子,一本象征知识的书籍,一个紧握的拳头,以及一面扬起的风帆。校徽外形为圆形,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外圆为中英文校名,背景为蓝色,外圆上半圈为学校中文名称,下半圈为学校英文名称。内圆部分背景为白色,中间为蓝、绿色构成的鸽子图案。徽标整体体现出学校肩负守护人类平安与健康的责任,引领学子徜徉在知识海洋并抵达成功彼岸的努力和信心,其中绿色象征茵茵校园,蓝色则象征了未来与希望。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旗面颜色为白色,中央分别印有校徽和中英文校名,字体颜色为蓝色。
精神文化
学校校训为“立志立德、求真求精”。
学校精神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校歌为《广东医之歌》。
社团文化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广东药科大学.阳光高考网.2023-05-06
广东医科大学.阳光高考网.2014-05-23
部门简介.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2016-03-28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1 15:0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