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是
广东工业大学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广东矿冶学院冶炼系
1976年,广东矿冶学院成立冶炼系,开设合金专业,短暂开设钢铁冶金专业。
1982年,系开设有色冶金、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
广东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1982年6月,广东矿冶学院更名为广东工学院。
1984年,原广东矿冶学院冶炼系转设为广东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1987年,系取消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
1988年,系开设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广东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990年,广东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992年,系开设塑料成型工艺及磨具专业。
1994年,系取消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1995年,系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广东机械学院机械工程系
1978年,广东机械学院成立机械工程系,开设铸造专业。
1982年,系开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
1988年,系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塑料成型工艺与设备专业;于同年取消塑料成型工艺与设备专业。
广东机械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988年,广东机械学院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并于同年取消铸造工艺与设备、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
1989年,系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制冷与空调工程专业。
1992年,系开设热加工工艺与设备专业。
1993年,系取消热加工工艺与设备专业;开设制冷与低温技术专业。
1994年,系取消制冷与低温技术与工程和制冷与空调工程专业。
合并重组
1995年6月,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广东工业大学。
1995年6月,学校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996年,系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取消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专业。
1998年,系取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1999年,系开设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1995年6月,学校成立机械工程系;同年,取消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制冷与低温技术专业。
1996年,系开设塑性成型工艺与设备专业。
1997年,系取消塑性成型工艺与设备、制冷与低温技术专业;重新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1998年,系重新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设金属材料工程、热力与动力工程专业;同年,取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1999年,系开设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
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与机械工程系合并成立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开设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塑料成型加工及模具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成型加工及模具CAD/CAM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技术方向)专业。
2004年,学院增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加工及控制信息化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热电工程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材料及元器件方向)专业。
2008年,学院增设微电子学专业。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7个系,7个本科专业,另开设材料类创新班。
教学系:金属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分子材料与工程系、能源工程系、微电子材料与工程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本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学科建设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学院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评审权,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领域2个。
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热能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能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二级学科硕士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工程硕士领域: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方向、能源动力-动力工程方向
师资力量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教授34人,副教授50人;有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8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4人,占95.7%。有共享院士2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3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省“杰青”4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7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人才1人、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材料制备与加工系列课程教学团队1个。
国家“杰青”:闵永刚
国家高层次人才:闵永刚、金虎林、孙志鹏
省“杰青”:芮先宏、钱艳楠、李运勇、徐勇
青年珠江学者:李运勇、谭剑波
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人才:李娜、陶丽丽
(部分教师名录不全,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据2021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个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类项目,3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类项目,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类项目:高精轻质化汽车轮毂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社会实践
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材料失效分析
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材料制备与加工工艺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新材料概论、电子元器件与工艺、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类项目:广东工业大学—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东工业大学-精电思威特汉威高端电子元器件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材料加工与能源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成形制造与先进模具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模具专业镇的“政产学用”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制造专业镇协同创新平台的材料加工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实验区
参考资料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1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成立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广东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创新团队1个。
科研成果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2015年以来,学院主持纵向项目350项,其中国家基金110项(包括国家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国家基金区域创新基金2项、国家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2项)、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1项;主持横向项目265项;到校总经费19775万元。发表SCIⅡ区以上论文518篇;以第一单位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高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4篇。申请发明专利614件,授权238件,PCT专利11件。主持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文化传统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展学术大本营、 生活服务周、 新生杯辩论赛、 “一站到底”知识竞赛、 零距离倾听师生交流会等活动。
现任领导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