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二级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是广东工业大学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1958年,广东工学院创办化工系,设置化工本科专业。
1961年,湖北科技大学、广东科技学院、广州工学院合并组建中南科技学院,设置化学专业、制药专业。
1962年,广东水利电力学院、中南科技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工学院,设置化工系。
1970年,广东工学院更名为广东矿冶学院,分析系下设置矿冶分析专业。
1982年,广东矿冶学院复名广东工学院,设置化工系,以及下设分析、精细化工、应用化学、化工、环保、食品专业。
1986年,精细化工成为广东工学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3年,广东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1995年,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广东工业大学,设置化工系,下设食品、分析、精细化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2000年,广东工业大学设置轻工化工学院,下设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工程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
2003年,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获得应用化学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4年,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增设应用化学、制药工程专业,取消包装工程、工程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2011年,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授权点。
2019年8月,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取消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专业。
2020年3月,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设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3月,学院有4个教学系,开设4个本科专业。
教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应用化学系、食品科学工程系、能源化学工程系
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食品科学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院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个;有1个广东省第三期“211工程”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涵盖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生物化工5个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涵盖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与生物化工5个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硕士点: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生物化工、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材料与化工(化学工程方向)
广东省第三期“211工程”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广东省优势重点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院有教职工164人,其中专职教师131人,教授33人、副教授(含其他高级职称人员)60人,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90%,具有海(境)外留学经历的占50%,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94人。学院有国家“杰青”1人、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3人、珠江讲座教授2名、广东省杰青3名、青年珠江学者3人、广东省领军人才团队2个、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聘任外籍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2人。
国家“杰青”:邱学青
国家“万人计划”:王铁军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邱学青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林展
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王铁军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解晓伟
广东省丁颖科技奖中青年学者:余林
广东省领军人才:Bernard Meunier
“珠江学者”讲座教授:董晋湘、张浩力
“珠江学者”青年学者:籍少敏、李成超、刘全兵
“珠江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高粱、刘宝玉、李成超、林展、张华堂
广东省“杰青”:何军、秦延林、解晓伟
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王铁军
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何军、解晓伟
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郭建维、霍延平、吴克刚、解晓伟、易国斌、余林、张焜
教学建设
2015年以来,学院有九十多个学生团队近千人次在“挑战杯”“互联网+”“化工设计大赛”“赢在广州”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业类竞赛获奖。学院有两个团支部分别于2016年、2017年被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授予“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三个团支部于2017年、2018年、2020年获得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截至2022年3月,学院获得了各类教改项目22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5项。
截至2022年3月,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建设广东省一流课程1门、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资源共享课程4门、校视频公开课4门;3个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在“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上线;出版了8门核心课程教材;有国家级本科工程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0多个。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资源共享课程: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化工原理、无机及分析化学
国家级本科工程教育中心: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广东工业大学-诺金制药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东工业大学—立白集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药集团工程教育实践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制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轻工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学院有成立了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1个创新研究院(能源化学与精细化工创新研究院)和15个科研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3月,学院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5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1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到校经费超过1.1亿元,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1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获授权专利120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ISTP、SCI、EI收录800多篇。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3月,学院与美国罗格斯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法国巴黎七大、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利物浦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等大学的相关院系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进行科研合作及学生联合培养。
文化传统
明德化智 尚工笃行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轻工化工学院简介.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学院发展史.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学校领导.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7 10:3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