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筹建的
广东青工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于2012年9月在肇庆学院成立。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是全国首个为青年产业工人教育而专设的研究组织,在全国聘任100名博士教授作为研究专家。广东青工教育研究院立足广东,辐射全国,为异地务工青年成长发展,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服务,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做出贡献。
研究院的筹建源自于三家发起单位于2011年5月启动的“广东青工学堂”项目。项目通过线上短信圈子、手机电台、微博以及线下学堂,满足务工青年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高技能和素质。目前已在全省建立3699家青工学堂,覆盖学员22万人,信息发布接收量达到3.2亿条次,139微博等聚拢青工粉丝22万人,编发了书籍《广东青工学堂标准化工作手册》、《广东青工学堂春季读本》供各地学习使用,并于今年7月,在全省铺开第三阶段6000家新站点的建设工作。
面对庞大的青工群体及其迫切的成长需求,如何为他们研究并设计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学习内容显得迫在眉睫。2012年9月,团省委、省人社厅、广东移动再度联手,在总结“广东青工学堂”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选址于本科综合大学肇庆学院,倾力打造“广东青工教育研究院”。研究院以为异地务工人员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各类与青工相关的专题研究,承接“广东青工学堂”的各项工作,深入研究和推广服务青工成长发展的项目为己任,是一家集青工教育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成果运用为一体的研究机构。主要开展对广东青工学堂项目的提升与优化,研发一套能够实现青工教育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可复制推广的教育体系等工作。此外,研究院会成为各级团组织的智库,对圆梦计划、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农民工玫瑰节等服务青年产业工人的有关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实现项目的优化和深度推广。
团省委、省人社厅、广东移动委托肇庆学院承接研究院的各项工作。
研究院主要业务
1. 为异地务工人员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异地务工人员在广东接受高等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研究拓宽教育渠道,满足广大异地务工人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研究调整和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更好地适应异地务工人员在职应用型学习;研究通过助奖学金、学费减免等形式完善助学体系,为异地务工人员接受高等教育开辟“绿色通道”。
2. 开展各类与青工相关的专题研究。
依托专家学者、科学研究体系等高校资源,通过互联网、专题访问、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进城青工就业状况、进城青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加强和完善青工维权工作、进城青工教育和培训的研究、异地青工医保体系、异地青工的社会融入、下岗青工再就业流向和选择等专题研究。相关成果以专报形式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3.承接“广东青工学堂”的各项工作。
每年年初向团省委提供“广东青工学堂”每月的青工教育计划;承办“广东青工学堂”的各项工作,包括手机圈子短信编发、手机电台“青工学堂”频道的考核、@广东青工学堂新浪、移动微博的管理以及“学习成才服务站”的开发、管理,依托服务站开展校企合作、技能培训与竞赛等服务青工成才发展的活动和项目;进行广东青工学堂项目的提升与优化,研发一套能够实现青工教育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可复制推广的教育体系。
4. 深入研究和推广服务青工成长发展的项目。
作为各级共青团组织的智库,对圆梦计划、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农民工玫瑰节等服务青年产业工人的有关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实现项目的优化和深度推广;通过在企业和团员青年中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企业团组织配置资源,增强企业团组织活力,为企业团员青年的学习成才搭建便利平台,推动、活跃企业团组织的工作。
负责人简介
广东青工教育研究院院长、肇庆学院校长
和飞,男,河北唐县人,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高等教育管理。现任肇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任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地方院校协作会理事长、全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肇庆市专家博士协会会长等职。1995年被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高教厅评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7年被评为肇庆市引进的优秀人才,2000年、2006年两度被授予肇庆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03年被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2006年被评为肇庆市优秀校长称号。
先后承担世界银行课题、全国高等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专项规划课题等十余项,出版专著和译著多部,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光明日报》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要著作有《地方大学办学理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互动的盟友:自然科学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师范教育与中国农村人口素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学术论文《优化整合教师教育资源,突出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学术并举,崇术为上——肇庆学院办学理念的创新》、《高等教育中“学”与“术”的关系》、《尊学或崇术:高校办学理念的分野》等,对地方高校改革产生重要指导作用。科研成果获得多种奖励,其中,1998年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第五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获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胡海建
广东青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肇庆学院科技处、社科处处长
男,1964年出生,湖南宁乡人。教授,博士,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评委、指导教师,广东省中学正高级职称评委,《教育创新》杂志副社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教育管理,在特色教育、创新教育、生命教育等教育模式上有一定建树;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课题5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创新教育概论》等个人专著4部:主编《教育特色与规划》等区域教育管理丛书近200万字,主编30多万字的《区域素质教育与实践探索》,著作内容涵盖精英教育、学前教育、校长特征、高等教育、区域特色教育、教育产业、人才与经济、人才与文化等领域。
李颂国
广东青工教育研究院业务副院长
男,1975年10月出生,籍贯广东梅州,1997年参加工作,中级职称,现任广东省青少年事业促进中心主任、广东青年创业就业联合会秘书长。
1996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发表各类报道530多篇(次),其中两篇新闻报道被广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好新闻奖”。
出版著作《一起来——大学生志愿者读本》,主编出版书籍有《情归自然》、《不做白领做首领I》、《不做白领做首领Ⅱ》等。
工作以来获得广东省优秀调研奖等省级奖励共16项,获得教育部奖励1项。
广东青工学堂
目前,我国新生代产业工人总数已达2.42亿,随着城镇化进程,正以每年800万至900万人的速度增加。广东是用工大省、青年大省,在粤务工的“80后”、“90后”新生代产业工人约2000万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
为做好新形势下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成长成才,维护他们的文化权益,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移动等单位于2011年5月起,向全省非公企业推出“中国移动·优学地带”广东青工学堂项目。项目包括线上的“广东青工学堂”圈子、手机电台“青工学堂”频道、网站、微博以及线下的广东青工学习成才服务站,致力于满足务工青年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提升自我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高技能,提升素质,更好地服务广东经济转型升级。
“广东青工学堂”项目自启动以来,目前已在全省建立3699多家青工学堂,覆盖学员22万人,信息发布接收量达到3.2亿条次,139微博等聚拢青工粉丝22万人,编发了书籍《广东青工学堂标准化工作手册》、《广东青工学堂春季读本》供各地学习使用,并于今年7月铺开第三阶段6000家新站点的建设工作。
“广东青工学堂”已形成“线上+线下”的整体运营方式,确定了“总部+门店”的管理推广形式,并研究制定出此手册供各地参考使用,指导各地各单位打造当地的“广东青工学堂”项目。实施过程中,请各地结合实际,最广泛地整合各类资源,突出优势,彰显特色,科学设计工作内容与实现路径,探索建立长效项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