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辖县
广南县,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在文山州东北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781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辖7个镇、11个乡。截至2023年末,广南县常住人口为74.44万人。
历史沿革
广南县境,先秦时期,居住着句町部族。
秦朝,以“僚”、“濮”为主的9个部族组成了句町国,立句町候毋波为王。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句町县,属牂牁郡;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仍属牂牁郡。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后,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广南隶属兴古郡
晋时,属宁州之兴古郡
南北朝时期,在云南设宁州,领6县,句町县为下属县。
唐朝初期,隶盘州(州治在今贵州普安);开元二十九(公元741年),广南时为侬氏据地,隶僚子部,属南西道安都护府。
五代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南汉国成立,今广南属南汉国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王朝以邕州为据点所辖特磨道,治所在广南,辖今广南县、富宁县砚山县越南河江省东北地带。
元代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设广南西路宣抚司;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改为广南西路宣慰司,辖福州(今广南县西南部),越南河江省东北地带。
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广南西路宣抚司为广南府,治所在广南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建排栅为城,设西、南二门。
清代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筑砖城,设东南西北城门楼和小南门;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广南府附设宝宁县,县治与府同城,宝宁县辖今广南县,砚山县维摩、阿基、干河乡;丘北县天星、平寨乡;富宁县田蓬、木央、郎恒、睦伦、里达乡。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宝宁县改为广南县,富州改为富县,改制后的两县隶蒙自道(治在蒙自);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改隶第二(后改第四)行政督察区,治所在文山。
1949年2月17日成立广南县人民民主政府后直到1958年3月,广南县隶文山专区,治在文山;1958年4月1日,成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治在文山。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广南县辖7个镇、11个乡:莲城镇坝美镇八宝镇南屏镇珠街镇那洒镇珠琳镇黑支果乡曙光乡篆角乡五珠乡者兔乡者太乡底圩乡旧莫乡董堡乡杨柳井乡板蚌乡,另外云南省农垦总局管辖的堂上农场石山农场也在县境内。县政府驻莲城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在文山州东北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1'-105°39'、北纬23°29'-24°28'之间。东与富宁县接壤,南与西畴县麻栗坡县毗邻,西邻丘北县砚山县,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与贵州省兴义市相望。县境东西相距105千米,南北相距103千米。全县国土面积781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广南县位于云贵高原向桂西溶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属岩溶地貌中的峰丛洼地地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区内山峦连绵,山岭多浑圆,山脊多宽缓,除近河谷岸坡外,少有峻坡陡崖分布,属中高山地形。
广南地处滇南及桂西过渡地带,在地质发展变化过程中,发育下寒武系、奥陶系、泥盘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上下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除下寒武系未见出露外,缺失上奥陶系、志留系及侏罗系、白垩系的沉积。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广泛分布着二叠纪灰岩,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多塔状、圆锥状峰林和溶丘,峰林谷地、溶蚀洼地,岩溶面积占41.7%,地表水少,地下水多。北部以碎屑岩为主,多侵蚀地貌,占总面积的40.3%;南部以碳酸盐类为主,占县总面积的54%,多溶蚀性岩溶地貌,按其形态及成因分为:构造侵蚀地貌、溶蚀地貌、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县境内山峦起伏绵延,属南岭山脉结露山脉支系。者兔乡九龙山被称为广南的“万山鼻祖、江河之源”。境内的西洋江(古称文象水、西洋江)、驮娘江即发源于九龙山。广南县最高海拔2035米,位于为珠街大麦地山;最低海拔420米,位于板蚌乡安跃村。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4.7%,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100个,坝区面积占5.3%。
气候
广南县距北回归线较近,离孟加拉湾和北部湾不远,从而不断得到海洋气流的调节,因此,冬不甚寒,夏不甚暑,终年气候温和,年差较小,日差较大,有霜期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而集中,五至七月为雨季,十一月至四月为旱季,形成了旱雨分明、水热同季的季风气象。但因境内地形复杂、高差悬殊,使各种气象要素,特别是光、热、水有着再分配的作用。随着海拔高低的不同,广南县具有南亚、中亚和北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特色,有“一山分两季,十里不同天”的特征。根据广南县气象站的资料统计,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6.7℃,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28.3℃(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7.7℃(1月),极端最高气温36.7℃,极端最低气温-5.5℃。年日照1864.5小时,日照率42.0%;多年平均无霜期306天;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7米/秒;多年平均蒸发量1632毫米(20厘米蒸发皿);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降水1042毫米。
水文
广南县河流分属珠江红河两大流域。境内珠江流域面积6317.1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81.77%;红河流域面积1407.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8.23%。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主要干流有西洋江、驮娘江及清水江,其次就径流面积而言,还有较小的普厅河上游段的砂斗河。此流域水系发育,多坝区,人口、耕地集中,交通方便,主产水稻、玉米,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红河流域仅有南利河属泸江水系,位于县境南部,为广南县与麻栗坡县、西畴县界河。控制耕地11万亩,比较分散,石灰岩广布,交通不便。
土壤
广南县境内土壤为赤红壤、红壤、黄红壤、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6个土类,12个土属,27个土种。黄红壤占总面积的64%。
自然灾害
广南县发生自然灾害主要以干旱、风雹、洪涝灾害为主,特别是进入汛期洪涝、地质灾害易发、突发。2021年,广南县先后遭受干旱、风雹、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袭击,造成县内18个乡镇、154个村委会、416个村小组、8057户40058人不同程度受灾,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50人,无人员因灾死亡;农房因灾一般受损34户40间。农作物受灾627.54公顷、成灾449.67公顷、绝收158.05公顷;工矿企业、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农民家庭财产遭受损失。灾害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700.59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444.64万元、基础设施经济损196.45万元、工矿企业经济损失20.2万元、公益设施经济损失6.3万元、家庭财产受损经济损失33万元。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广南县建成那榔水库、赛京水库2件中型水库和那马、马街、细水、拖冲、克海5件小(Ⅰ)型水库以及20件小(Ⅱ)型水库、15件小坝塘,新增库容3729.4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6.5万亩,水资源利用率达6.8%,水利化程度达19.67%。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广南县耕地110481.99公顷(165.72万亩)。其中,水田30545.27公顷(45.82万亩),占27.65%;水浇地219.78公顷(0.33万亩),占0.20%;旱地79716.94公顷(119.58万亩),占72.15%。其中珠琳镇、八宝镇、莲城镇3个镇耕地面积较大,分别占全县耕地的12.73%、8.97%、8.74%。
生物资源
广南县境内野生植物有50多个科600个属,主要有云南松、桫椤、马尾松、观音连坐蕨、长蕊木兰、蒜头果、拟单性木莲、香木莲、蒜头果、七叶树、黑节草、龙胆草、露水草、灯盏花等。野生动物有豹、野猪、狼、鹿、麂、猴、岩羊、蛤蚧、穿山甲、蛇、蟒、猫头鹰、长尾雉、野鸡、鹦鹉等40多种。
矿产资源
广南县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共发现各类矿产24种。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广南县常住人口为771948人。
截至2023年末,广南县常住人口74.4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12万人,农村常住人口52.32万人。出生率10.66‰,死亡率10.66‰,自然增长率0‰,城镇化率29.72%。
广南县境内有汉、壮、苗、瑶、彝、蒙古、仡佬、白、回等11种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广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9.8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4.31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6.48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为26.14:28.49:45.3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5.66%、31.28%、33.06%。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606元,比上年增长4.6%元。
2023年,广南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6.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0.4%,第二产业增长73.4%,第三产业下降42.9%。
2023年,广南县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2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39亿元,比上年增长9.3%;非税收入2.63亿元,比上年下降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2.21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2亿元,比上年增长3.6%;教育支出17.81亿元,比上年增长0.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5亿元,增长5.3%;卫生健康支出10亿元,增长12.7%。
第一产业
2023年,广南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47.76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4.63亿元,增长2%;牧业产值26.65亿元,增长5.3%;渔业产值0.82亿元,增长1.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33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16亿元,比上年增长4.3%。
2023年,广南县粮食总产量39.69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夏粮产量1.65万吨,下降1.3;秋粮产量38.04万吨,增长0.96%。
2023年,广南县猪牛羊禽肉产量7.26万吨,比上年增长2.9%。其中,猪肉产量4.84万吨,增长3%;牛肉产量1.41万吨,增长3.2%;羊肉产量0.22万吨,增长9.5%;禽肉产量0.78万吨,下降0.2%。禽蛋产量0.25万吨,增长6.3%。年末生猪存栏38.64万头,比上年末下降4.5%;全年生猪出栏54.13万头,比上年增长3.2%。年末牛存栏38.49万头,比上年增长9.6%;全年牛出栏14.12万头,比上年增长3.8%。年末羊存栏9.07万只,比上年增长11.5%;全年羊出栏11.83万只,比上年增长14.6%。年末家禽存栏245.99万只,比上年增长1.7%;全年出售和自食家禽392.83万只,比上年下降2.1%。
2023年,广南县完成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4.82万吨,比上年增长5.1%。油料产量3.19万吨,比上年增长0.6%;糖料产量10.62万吨,比上年增长5.3%;烤烟产量0.76万吨,比上年增长11%;茶叶0.94万吨,比上年增长1.1%。
第二产业
2023年,广南县工业增加值1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4%,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0.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45.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5.5%,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284.5%。分产品产量看,活性炭比上年增长38.8%;商品混凝土比上年增长16.4%;鞋比上年增长93.4%;单晶硅比上年增长100%。
2023年,广南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79亿元,比上年下降0.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9.8%。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4.4%。
第三产业
2023年,广南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零售额51.42亿元,增长14.6%;乡村市场零售额48.4亿元,增长17.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95.19亿元,增长15.9%;餐饮收入4.63亿元,增长16.2%。
截至2023年末,广南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住户存款168.06亿元,增长11%;非金融企业存款20.13亿元,增长35.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5.22亿元,增长13.4%。其中,住户贷款111.58亿元,增长13.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3.64亿元,增长13.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广南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15所,教学点42个。其中,幼儿园221所(公办47所)、小学253所(民办2所)、初中30所、高完中9所(民办3所)、职高1所、特殊教育1所。有教职工12313人(专任教师11113人)。在校学生194039人。其中,幼儿园在园人数32482人,小学85502人,初中50411人,普通高中22792人,中职2453人(中职1595人、五年制大专550人、一年制成人中专308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8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6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02%;小学净入学率99.70%,初中毛入学率106.73%。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广南县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13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柯仲平纪念馆各1个。“三馆一站”免费开放30余万人(次),图书馆达国家县级三级图书馆建设水平,藏书量95624册。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广南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6家,其中卫生事业单位28家(县级5家、乡镇卫生院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村卫生室174家、民营医院9家、个体诊所33家、医务室1家、卫生所1家。卫健系统共有职工4701人,其中在编人员1609人、编外人员309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272人。全县编制床位2077张,实有床位数是4378张,每千人口床位5.67张。建有标准化村卫生室148个,配备乡村医生808人。
体育事业
2023年,广南县运动员在全省比赛获奖19块奖牌(金牌6块、银牌5块、铜牌8块)。专利申请量455件,发明专利有效量9件。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广南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2.25万人,参保城乡居民各类医疗费用报销279.18万人次88821.76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52.6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及企业养老保险4.2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8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8万人。
交通运输
截至2023年末,广南县铁路总里程121.43千米,公路总里程达8451.173千米,公路密度108.2千米/百平方千米。实现高速通车里程152.74公里、高铁121.43公里、二级公路251.464公里,全县乡(镇)通畅率100%、通行政村道路硬化1366.5公里,硬化率达到100%;建制村通达率及路面硬化率100%。
广南县站是南昆高速铁路的中间站,距离广南城区仅1公里,该火车站总建筑面积5999平方米,站内最多可容纳600名乘客。站房主体为地上两层框架结构,外形以杆栏民居的歇山顶式屋顶、木构架为主要造型元素建设,整体站房的设计风格参考杆栏式的广南特色民居建造。
珠琳站是南昆高速铁路的中间站,位于广南县珠琳镇白泥塘行政村,是文山州境内唯一的乡镇级高铁站,地处广南、砚山、丘北3县交汇处,距广南县城52公里,距砚山县城76公里,距州府文山109公里,距省会昆明406公里。
历史文化
语言
广南行政区划今属于云南省,但地理位置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宋代及其之前广南在行政隶属及人员来往上与今广西的关系较密切。据《广南府志》记载,“广南在唐隶安南,在宋隶邕州(今南宁)”,至元代设广南宣抚司,方划归云南省管辖。因此,广南方言在具有云南方言片基本特征的同时,因受广西官话方言的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又使之具有一定的独特地域方言特色。
宗教
广南信仰的宗教有原始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大部分人无宗教信仰。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广南县内有旧、新石器遗址和文化遗址数10处,有保护较完好的庙、阁、祠、塔、牌坊等不可移动文物18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城区建有民族博物馆、柯仲平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免费开放阵地。县民族博物馆2013年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1094件,有珍贵文物99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国家二级文物11件,国家三级文物85件);柯仲平纪念馆于1994年建成,纪念馆陈列着大量翔实的反映柯仲平生平事迹的图片、文字、实物资料和他的著作,其中图片178帧,实物402件和《柯仲平诗文集》等12种18个版本的著作,共21册。
侬氏土司衙署
侬氏土司衙署处于广南县城莲湖畔北街,有着近700年历史的古建筑,被视作广南的历史丰碑。末代土司侬鼎和在青年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为了寻找出路,侬鼎和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进修,结业后随滇军至广东。抗日战争爆发后,侬鼎和回到广南积极策动所属土丁踊跃应征参与抗日,捍卫国土。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牡宜遗址
牡宜遗址位于广南县黑支果乡牡宜和阿章村委会所在的坝区及周边区域,为两汉时期“句町文化”大型遗址。“句町”是《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和“滇”同时期的部族,也是汉王朝在云南继封“滇王”之后的第二个王,在西南夷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考古发现结合史料记载,证明以广南县黑支果乡牡宜坝区为中心约5平方公里的牡宜遗址是汉代句町王族的活动遗存。2019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
截至2023年,广南县共78个项目被国家、省、州、县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2项、州级26项、县级37项),214人列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24人、州级41人、县级148人),认定有7家非遗工坊(其中:省级1家、州级3家、县级3家)。
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铜鼓舞始于文山壮族、彝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当地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铜鼓舞属族群性的集体舞蹈,动作古朴、舞蹈语汇丰富。表演时,一人敲铜鼓,舞者围成圆圈,踏着鼓声节奏沿逆时针方向起舞,跳完一组舞蹈动作再跳另一组。舞蹈内容主要体现栽秧、收割、织布等劳动场面,也有迎宾、敬酒等。用纯朴的肢体语言,形象生动地把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表现出来。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共有4个传承活动示范点,3个点均分布在广南县境内,分别为:八宝镇里洒村彝族铜鼓舞传承活动示范点;那洒镇贵马村壮族铜鼓舞传承活动示范点;者兔乡里玉村壮族铜鼓舞传承活动示范点。文山州壮族铜鼓舞仅在广南县境内广为流传。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剧
壮剧是壮族戏曲剧种的统称。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广南一带。因方言、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和流行地区不同,广西壮剧分为南路壮剧、北路壮剧等。壮剧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清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在发展过程中,有的也曾受到汉族民间艺术和戏曲的影响。因其具有壮族原生态的艺术特点,表演风格上保留了浓厚的民族舞蹈色彩。壮剧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深受壮族人民的喜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族葫芦笙舞
彝族葫芦笙舞主要流传于文山州西畴县、广南县等地,展现了古朴的民风民俗和生产劳作场面。该舞蹈以集体性为主,无特定的传承人传授和编创,主要是通过节庆活动,由长辈们自然承传。以躯体“S”形前后曲动的典型舞姿而独树一帜,展现着古代滇人葫芦笙舞的遗韵。在开化古铜鼓图饰上,有4个头戴羽冠、衣着羽衣、吹葫芦笙翩翩起舞的舞人饰纹,舞姿正是一个典型的“S”形前后曲动的造型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庆习俗
踩花山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四、五三天,是苗族的盛大节日——踩花山。
这三天,苗家男女老少,都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山脚下,吹芦笙,弹响篾,踢脚架,耍大刀,斗牛,斗画眉……特别是倒爬杆更是引人注目:一个咪朵腰扎彩带,头箍布帕,背贴花杆,伸出两只手,举过头顶,反扳住花杆,两只脚轻轻向上一举,就头朝下,脚朝上,一纵一跃,向花杆顶端爬去,一个爬了另一个接上。顿时,叫好声此起彼伏。这就是苗家特有的踩花山。
八宝壮族河灯节
八宝壮族河灯节,又称“孟兰大会”,每年都在七月十三、十四、十五和十六这几天举行,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晚上才结束。河灯节头三天,教徒都要在八宝观音庙里吟诵经文,超度亡灵以后,才放河灯。
放河灯是广南八宝壮族千百年来的习俗。
斗牛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三月初九都是壮族的重要节日,斗牛也是节日里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广南县旧莫乡夕板、板榔一带的壮族村民每年农历七月十六、十七、十八这3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斗牛活动,其间,有的还跳草人舞、春牛舞、手巾舞和纸马舞,有的则对山歌、唱壮戏、敲锣打鼓、舞狮耍龙。谓之斗牛节,壮语称“弯咚挡”。斗牛节的缘起说法各异。但当地群众认为,斗牛为了庆祝五谷丰登,人丁安宁。
传统艺术
广南壮锦
壮锦是壮族民间的传统手工艺术品,生产年代久远,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壮锦分为织锦和绣锦两种。织锦经线一般为原色,纬线按构思配强不同色彩,图案丰富,绚丽斑斓,构思寓意深刻,设计独具匠心,结实耐用。织品有被面、床罩、窗帘、挂包、锦屏、壁挂、台布、围巾、头巾、背带、围裙、坐垫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绣锦是在织锦的基础上锦上添花。绣锦又分为平绣、剪贴绣、挑绣、泡绣、缠丝扣绣、叠绣等,工艺精湛,美丽如画。绣锦传统图案有水、云、花、草、鸟、兽、虫、鱼、蛙各种形态,栩栩如生。较复杂的绣锦图案有双凤朝阳、鱼跃龙门、鸳鸯戏水、宝鸭穿莲、子鹿穿山、水波六耳结等。壮锦的图案、纹饰,工艺精美,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色彩迷人。
广南刺绣
广南刺绣历史悠久,遍及壮乡苗岭,瑶山彝寨,街头巷尾,处处都是刺绣的天地。壮族青年妇女的头饰、围腰心、围腰头、高绑布鞋要绣上图案装饰,儿童戴的猫头帽、花风帽、燕尾帽、月牙帽绣有花边丝绸,帽前镶有十八罗汉银器像,帽的左右两边挂有两串银器以示吉祥,壮族妇女的外衣绣有三角形、四方形花纹图案,广南壮族人民使用的生活用品,如被套、枕巾、桌布、窗帘、手帕以及妇女背小孩的背带、儿童披风和灵芝鞋等都要绣上花鸟小草点缀,体现出美的情致。
刺绣由绣花针及丝线(又叫花线)来完成,泡花则要用空心针和十字线戳透面料修剪面料而成,刺绣是在绣花上下功夫,泡花则是在剪饰上花精力。壮族刺绣最有特色的要数泡花背带、儿童披风和灵芝鞋,仅背带芯的图案就千姿百态,有鲤鱼戏水、凤朝牡丹、龙凤呈祥、荷花金鱼、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等。一块普通的背小孩的布,经过加工绣制成为一件很好的民族工艺品,背带芯一般用红、白、绿平板绒作底,再戳上优美的泡花图案,四周用对比色或同类色的平绒、灯芯绒压边,再镶嵌上“狗牙”立体图案,作背口装饰,或点缀上一些亮光片,配上两条长的背带手,精致、美丽、结实、适用的特点就得到了完美体现。
风景名胜
坝美镇坝美村
坝美镇坝美村因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溶洞、河流及村落,酷似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笔下所描述的《桃花源记》,因此被世人称为“最后的世外桃源”。目前,该村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集民族风情、劳作习俗、奇山异水、溶洞奇景、田园风光等多种旅游资源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
八宝风景区
八宝风景区位于广南县东南部,总面积60.75平方千米。主要景点有八宝河、三腊瀑布、戈峰瀑布、田房磊滩、石丫口大滩、珍珠滩、牙方溶洞等。广南八宝风景名胜区于1988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广南八宝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八宝镇境内,由河野片区、三腊片区组成;河野片区面积为40.48平方千米,三腊片区面积为28.37平方千米,总面积68.85平方千米。
六郎城·仙草秘境
六郎城·仙草秘境(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广南县城东南方18公里处、美丽的西洋江畔。据说是当年宋代杨六郎的驻营之地,至今留有古城堡、古城墙遗迹,方圆17.24平方公里绵延山峦,从烽台左右两侧被划分为A、B、C、D、E五个种植园区。在1219亩原生林地中,采用仿野生无土栽培技术,将广南铁皮石斛种苗定植在树冠、岩石峭壁上、阴面崖缝间;根不入土,只依苔藓、地衣等腐殖质来提供生长之需。
古城南街
古城南街位于莲城镇,整个街区建筑古朴,白天一幅景,晚上一幅画,2021年获评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街区范围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广南文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忠烈祠)。
美食特产
有八宝贡米、高峰牛、广南铁皮石斛、底圩茶等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黑粽子褡裢粑
粽子用上等糯米、粽心放猪肉条包制煮成,一般有稻草灰染制和拌黑豆两种,入口香而不腻;搭链粑则把糯米泡透后碾成米浆,压水到软度适中,用芭蕉叶包制,亦有糖、肉粉两种,放甑子里蒸熟,淡淡清香,口感极美。
广南土司盛宴——“三滴水”
是广南饮食文化的大集成,是地方的、民族的饮食文化精品。“三滴水”宴席,在旧时期,只有土司、达官贵人在祭祀先人或年节时才举办的高档次宴席。所谓“三滴水”,即一滴菜点(以开胃果品或稀有水果为主),二滴糕点(以香、软、甜、糯的广南传统糯食小吃为主),三滴正点(包括八盘四盬、山珍海味计40多道)。“三滴水”的享用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菜品也要按照传统格式备办,如某次上菜,要有几盘几碟,几盬几钵,荤素搭配等都有讲究。在传统的宴席上面,主人还会请壮族洞经礼乐队演奏,或是在酒席间进行文人雅士的诗文字画切磋,以为宴席助兴。由于规格较高,宴席场面较大,“三滴水”也被誉称为“壮族第一席”。
著名人物
方玉润
字友石,一字黝石,自号鸿蒙子。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生于滇省广南府宝宁县(今广南县莲城镇)西街。方玉润一生勤奋,治学严谨。其所著《诗经原始》最为著名,先后三次刊印发行。1982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诗经原始》,发行量达14000套。方玉润是清代晚期具有多种成就的文学著述家;云南省图书馆馆长赵藩(曾出任过广州护法军政府交通部长等职)为他写过一部《方友石传》,肯定了他一生在文学事业上的成就。他的学术论著、诗、书、画、文艺作品等都可跻身名家之林,收入《辞海》一书,被誉为“清代文学家”。
李熙龄
(生卒年月不详),字芸渠,江西省南城县人。进士出身,诰授朝义大夫,前吏科给事,中翰林院编修议事加一级。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由澄江府调任广南知府。他十分热心编修地方志,曾首纂陕西《榆林府志》五十卷;道光二十八年续纂《广南府志》四卷;道光三十年又续纂《普洱府志》二十卷等,著述颇丰。
王世周
1984年4月,出生在云南省广南县珠琳镇珠琳街上的农民家庭里。2007年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特种兵侦查与指挥专业。历任学员、排长、副连长、连长、教员、参谋、副营长、营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1655部队某部副处长。曾先后荣获“集团军爱军精武标兵”“优秀带兵干部”,2007年参加原南京军区猎人集训,获得“猎人勋章”;2010年参加原南京军区赴“北约国际特种兵竞赛选拔”荣获“勇士称号”;2013年参加全军首届特种兵作战青年军官联合培训,被特战学院评委“全军训练尖子”;2014年被原解放军四总部评为“全军优秀参谋人才”,同年被南京军区评为“东线尖兵”;2015年被原南京军区评为“践行强军目标先进个人”;2016年被集团军评为“优秀四会教员”。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柯仲平
男,汉族,原名柯维翰,1902年1月25日出生于广南县城小南街坡顶高。柯仲平一生发表过很多诗文,由1984年至1992年柯仲平夫人王琳整理为《柯仲平诗文集》,分1—4卷和《柯仲平传》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999年,广南人民为了缅怀柯仲平,在他的故乡广南县城莲湖畔修建了“柯仲平纪念馆”;2002年,安立了一尊青铜塑像在莲湖公园内,2006年,移至柯仲平纪念馆内,以示教育子孙后代。
荣誉称号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2021年1月,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1年1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拟评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合格县”。
2022年5月9日,入选“第五届云南省文明城市”候选公示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9 14: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