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传播与公共信任:广告公信力研究
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广告传播与公共信任:广告公信力研究》是2009年8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本书主要对广告的公信力进行了详细介绍。
内容简介
《广告传播与公共信任:广告公信力研究》内容简介:有关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的学术关注由来已久,但对于本课题的专门研讨和集中组织则发端于2004年国家启动的985工程Ⅱ期项目。当时我们设计的“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课题获得批准,被列为华中科技大学的985Ⅱ期项目之一。于是一批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学者在课题的感召下组织起来,开始了积极的学术研究。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广告公信力的提出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变革
(一)数字传播技术挑战传统广告形式
(二)广告观念变革的体现
二、虚假失信广告的监管与防范
(一)虚假广告的认定与存因
(二)虚假广告的监管
(三)虚假广告的防范
三、广告公信力的缺失与提出
(一)广告公信力的历史性缺失
(二)广告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三)广告传播公信力的导入
(四)广告公信力提出的意义
第二章 广告公信力相关研究
一、受众的广告态度研究
(一)受众广告态度的内涵
(二)受众广告态度的研究
二、广告的社会效果研究
(一)广告社会效果的内涵
(二)广告社会效果的研究
第三章 公信力视野中的报刊广告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广告内容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思路与设计
二、报纸广告公信力内容分析
(一)研究对象选择的依据
(二)内容分析的指标设定
(三)二十年来我国报纸广告基本情况变化
(四)二十年来我国报纸广告产品空间比重
(五)二十年来我国报纸广告内容讯息变化
(六)研究结论
三、杂志广告公信力内容分析
(一)研究对象选择的依据
(二)内容分析的讯息设定
(三)二十年来我国杂志广告指标的演变
(四)多角度的比较研究
(五)研究结论
第四章 我国广告社会效果与公信力的实态
一、实态调查研究思路与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设计
二、受众对广告社会效果评价的总体状况
(一)受众对广告社会效果的总体评价
(二)受众关于广告对儿童影响的评价
(三)受众对广告社会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
(四)信息接触习惯
三、受众对广告可信度评价的总体状况
(一)受众对广告可信度的总体评价
(二)受众对广告可信度评价的影响因素
四、广告社会效果评价与广告可信度评价的相关分析
(一)受众对广告社会效果的评价与对广告可信度评价
(二)受众关于广告对儿童影响的评价与对广告可信度评价
五、广告公信力的媒体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思路
(二)数据显示与分析
六、实态与结论
(一)广告社会效果的证实
(二)广告信任存在危机
(三)不良广告的媒体责任
(四)广告社会效果认知与态度不协调
第五章 广告公信力评估模型
一、广告公信力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一)广告公信力评估的意义
(二)广告公信力评估的原则
二、广告公信力评估的相关模型
(一)媒介公信力评估模型
(二)广告效果测评模式
三、广告公信力评估模型及实施
(一)广告公信力的评估模型
(二)广告公信力评估模型的实施
后记
作者简介
舒咏平,安徽黄山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广告与品牌传播方向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现代广告》《中国广告》《广告研究》《企业研究》《中国名牌》等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广告传播学》《新媒体与广告互动传播》《广告创意思维》《广告调查》《广告心理教程》《品牌聚合传播》《品牌传播策略》《品牌传播与管理》等著作十余种。主持省部级纵向课题及政府企业委托横向课题三十余项。曾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华中科技大学魅力教师称号。
丛书主编简介:
欧阳康,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哲学家协会常务理事、亚太地区学生事务协会主席等。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著有《社会认识论导论》《哲学研究方法论》《欧阳康自选集》《对话与反思:当代英美哲学、文化及其他》《大学文化人生》等;主编有《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当代英美哲学地图》《当代英美著名哲学家学术自述》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二百六十余篇,先后十余次获教育部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十余项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7:13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