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门内大街
北京市宣武区下辖街区
广安门内大街位于北京市宣武区西北部,东起宣武门外大街,西至广安门立交桥,因在广安门内得名。
历史背景
这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远在唐代就是东西向街,称檀州街。辽时为安东门通向清晋门的大道。金时是施仁门通向彰义门的通衢,称彰义门内大街。明时建广宁门,这里为广宁门大街,东段为菜市口大街。清时为避讳道光皇帝旻宁之名改为广安门,并把两段合并称广安门大街,延至民国。解放后称广安门内大街直至今日。
历史沿革
此街是城里通向广外、卢沟桥、南方诸城市的重要通道。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支、日寇入侵、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都经过此街。明清时期进京赶考的举人、商人、地方官员经此街进城,是京城战略要道。此街东口与宣武门外相交处,称菜市口,为清代刑场。北侧往西有数百年老铺西鹤年堂。再西有同达堂(一说达仁堂),爱国学者王懿荣在此买龙骨发现震惊中外的甲骨文。再西有大常恒煤油店。再西旧有外四区分局。再西有增寿寺早废。又西为圣恩寺即大悲阁,系金元最有名的庙宇,规模宏大。清时因火毁掉。再西有隆庆寺,建于嘉庆十一年(1806)十二月,私建,今已拆。再西有韦驮寺,康熙二十二年(1683)私建已拆。寺对过有一棵大槐树,为华严庵遗物,现已保护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此街加宽改建,1994年9月29日竣工通车。
交通意义
广安门大街,在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之前是出入京城的必由之路。清朝北京只有五条石路,广安门到卢沟桥是一条,另四条分别是:朝阳门到通州;西直门到颐和园;前门到永定门;朝阳门北小街。其余,城里城外都是土路,皇上出门,就得“黄土垫道,净水泼街”了。广安门铺大条石路面,上世纪80年代甘石桥还有残留,骑自行车经过时,一颠一颠的蹦着朝前走。
历史上,广安门大街是西南方向从陆路出入京城的唯一通道,天下十八省所隶官员朝觐,工贾来者莫不遵路于此。明清两朝南方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皆从广安门大街进京。
广安门内大街为双向8车道。道路上有北京地铁7号线“广安门内站”和公交车站“广安门内站”
文物古迹
报国寺位于广安门内大街路北。占地17000平方米。始建于辽,明初塌毁。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称报国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现寺中仍保存成化二年(1466)御制碑,和乾隆二十一年(1756)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所获荣誉
2022年,入选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 第一批)。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8 13:45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