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广州大学二级学院
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是广州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创办于2024年7月2日。
办学历史
1948年,私立广州大学开设建筑工程学系。
1983年,开办工民建专科。
1991年,开办城镇建设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本科专业。
1993年,开办建筑工程本科专业。
1999年,建筑工程、城镇建设与交通土建工程3个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按教育部新专业目录招生。
2001年,获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硕士点。
2003年,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获结构工程硕士点;“地震工程及应用技术实验室”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周福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年,首次通过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实验室”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6年,获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岩土工程硕士点、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点、工程力学硕士点。
2007年,土木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获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点 ,“广东省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实验室”成为科技部-广东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10年,“隔震减震控制与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2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3年,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结构隔震与减震(振)控制”入选 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土木工程获批广东省攀峰一级学科。
2014年,获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
2015年,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群——土木建筑学科群建设立项;土木工程专业第三次通过专业评估。
2017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第三次通过评估认证。
2018年,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
2019年,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获批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
2021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通过第四次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获得六年有效期;获批土木水利专业博士授权点。
2022年,交通工程本科专业恢复招生;交通运输专业硕士点开始招生。
2023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第四次评估认证,获得六年有效期。
2024年,获批新增智能建造本科专业;学院正式更名为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2024年7月2日,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更名揭牌仪式暨学科发展战略专家研讨会在大学城校区召开,周福霖院士,广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魏明海,学院院长谭平、党委书记罗迪共同为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揭牌。
办学条件
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土木和交通人才的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产教深度融合,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地。
交通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智慧交通”“智能建造”等专业建设为切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面向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土木与交通学科的融合发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大力推动建成在土木与交通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院系设置
建筑结构工程系、交通土建工程系、地下建筑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建筑设备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工程材料研究所
学科建设
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土木水利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力量
学院有教职工185人,专任教师133人,正高职称35人,副高职称75人,博士学位教师127人。学科有全职两院院士3人,特聘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0余人次。减震防灾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院士:周福霖、郝洪、邢锋、Sritawat Kitipornchai、B. F. Spencer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10余个,国家/省级教学平台6个,2007年获批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2020年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与“111”引智计划,将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实验室平台体系。
科研成果
近5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百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40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奖10余项;主编参编国际、国家技术标准20余部。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9 09:26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