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潮州八邑会馆
创建1871年会馆
广州市潮州八邑会馆创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年(1871年),署潮州总兵方耀倡议在广州建立潮州八邑会馆,邀广州、香港两地潮商襄助,除捐助的银两外,并议决从香港、广州、佛山、汕头等地潮商进出口的货物中每千元抽取1元(后改为4元)作为会馆基金,五年中总共得货捐银五万余两,其中香港的合兴杭、元发杭、乾泰隆行、得美行、怡丰行、广荣盛、富珍斋灯5家潮商大户就缴了3万余两(此外还垫借给会馆1万余两)。
建筑介绍
会馆位于广州市长堤大马路,即现在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校址及附近的义安里、义安祠道、石公祠道、八邑上横、八邑下横、迎珠街、水月宫后街一带,会馆由前厅、后厅、礼亭、中堂及东廊、西廊组成,现仅存中堂和礼亭。
礼亭面阔7米、进深5.2米,地面大理石铺砌,四根长达数米的石雕龙柱最引人注目,龙爪、龙须是镂空雕刻,龙颜威风八面,极为精致,保存完好。礼亭的上面是天花,正面石阶两踏道间的御路纹饰简洁。可惜的是石栏杆已残缺不全,原本礼亭大门前有两只大石狮,后来被移置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东门前。礼亭四周的四只小石狮则在文革期间被完全损坏了。而中堂梁架、檐板上的贴金木雕,刻着故事人物、花鸟等,栩栩如生。梁架节点以金木雕柁墩及异形斗栱承托,前廊卷棚底梁出头,上以木雕狮子及异形斗栱承托挑檐桁。墀头上有精致的砖雕,是广州市内有数的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整座会馆具有典型的清代广东建筑风格,与陈家祠有异曲同工之处,如融合石雕、砖雕、灰塑和艳丽彩绘的装饰手法。在细节处,则体现出浓郁的潮州特色,如中堂的金箔木雕就是典型的潮州装饰风格,金木雕历经300多年仍不褪色。
历史背景
史料记载:自清朝咸丰八年,订立天津条约五口通商,广州商业汇聚,潮州仕宦商贾居于省城者甚多,惟上至天津,下至琼南,各埠均有潮州会馆,而惟独省城没有。当时旅居香港、广州、佛山等地的潮籍人士,为了加强潮人之间的联系和举办公益善事的需要,倡议在广州创建会馆。当时,香港、广州、佛山、汕头等地各行号总共捐银五万多两。潮州会馆由建广州陈家祠的原班人马设计,会馆建成后,成为潮州考生到省城应试科举的邸舍,并经常接待一些赴省、赴京求学或到外地经商、办事的潮籍乡亲。如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原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会长罗天曾于1937年日寇侵占北平后,和张柯华、吴英等十多名在北平的乡亲南下时得到会馆的接待,免费住宿和资助旅费回潮汕工作。原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张顺、广东省水利设计经济师黄振中、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陈文思等也都得到会馆经济上的帮助或在会馆免费住宿过。潮州会馆对加强潮籍各界人士的联谊和交流,促进经贸、造福桑梓起到了重要作用。
会馆还举行过一些重大的社会活动。1912年4月底孙中山先生从南京回到广州。5月上旬潮州旅省同乡会在会馆欢迎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在欢迎会上发表讲话:“潮人今日开欢迎会,使鄙人得与我潮州诸父老兄弟相聚于一室,以讨论现世界之一切情形,诚为可幸!……惟鄙人今日对于我潮州父老兄弟有希望者,即能有责任,而不可生依赖性……凡国家社会之事,即我分内事……深望以后对于地方自治之组织,力为提倡赞助。地方自治之制既日发达,则一省之政治遂于此进步,推之国家亦然。如此做去,将来中国自然日臻强盛,与列强相抗衡于地球上,愿我父老兄弟勉之。”
广州市解放前夕,会馆的部分房地产曾出租给私立的新潮中学使用。1953年,私立学校改为公立学校时,新潮学校使用的房地产由广州市第九中学接管。1964年,市九中拆了“潮州八邑会馆”的正门,改建为教室、图书馆、运动场等,留下会馆正座一幢,建筑面积为三百多平方米。2000年,市九中复名为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会馆位于校园中央,年久失修,许多梁柱都出现虫蛀、霉烂,已成危房。为了保护历史文物,2001年5月,越秀区人民政府拨款75万元对其进行维修整饰,使这座百多年古会馆整饰一新,重现昔日风采。
另据1950年曾在此被监禁过的上海《申报》记者黄耿怀所著《魔窟录》记载,该馆日伪时期曾做监狱,日伪投降后,曾作为“广州绥靖公署看守所”依然是禁锢犯人的地方,直至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20:11
目录
概述
建筑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