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
广州市境内博物馆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是国家重点美术馆国家一级博物馆,集收藏、展览、研究交流、教育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国际化、数字化广州门户美术平台,成为广州文化新地标和新中轴线上的艺术明珠、城市艺术会客厅,成为传统与科技岭南与现当代结合的综合性美术馆。
发展历程
广州美术馆始建于1957年,馆址最初在越秀山上的著名建筑仲元图书馆。1995年,广州市政府重新选址立项兴建广州艺术博物院,以作广州美术馆入驻之所,选址白云山脚麓湖之畔,2000年秋完成第一期工程,同年9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完成第二期工程。
2023年11月26日下午,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面向媒体提前开展探馆活动。
2023年11月29日晚,举办开馆仪式,同时举办以“千年瑰宝,岭南芳华”为主题的开馆系列展览。
2023年11月30日,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建筑设计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的核心地带,以“水中盛放的英雄花”为题,突出反映岭南风格和广州地域特色,同时强化新时代美术馆建筑应有的风韵和美感,建筑既拥有收藏、研究、保护、陈列、展览交流等功能,也是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与当代艺术结合的崭新岭南风格建筑,更是展示广州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城市地标。美术馆中央圆形大厅设置采光天窗,为内部公共空间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随着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光影在美术馆里演奏一首又一首绝美的变奏曲。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以“水中盛放的英雄花”理念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南面为广州科学馆,西面为岭南文化广场,东面为赤岗北路,北面隔双塔路与广州塔相望。随着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崛起一个集收藏、展览、研究交流、教育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国际化、数字化艺术门户平台,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一道构成了“文化+科技”的壮丽城市景观。
它是全球首个五个立面均采用光伏技术的公共建筑,全部采用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光伏幕墙。新馆主要设计者之一的托马斯·赫尔佐格,是欧洲太阳能建筑宪章的执笔人,新型光伏发电技术、空调区域供冷技术、电气照明节能技术、海绵城市及雨水回用技术四大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让艺术与科技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展现出喷薄的未来感。
坐落于水面上的美术馆建筑主体东面和北面呈现花瓣的造型,南面和西面则向广场开敞,使美术馆内部空间和邻近保留了广州工业时代城市记忆的TIT创意产业园区产生视觉的互动。玻璃亮片为休息空间提供遮阳,精巧的外立面设计又引入珠江边的自然新风,这是对当地气候的友好回应,也是对城市文脉的脉脉温情。
该馆按国家绿色建筑最高标准进行设计,是全球首个五个立面均采用光伏技术的公共建筑,并融入空调区域供冷技术、电气照明节能技术、海绵城市及雨水回用技术等,使建筑节能率达50%。
“英雄花”的内部包括地上5层、地下2层,涵盖藏品区、展陈区、文化教育与公共服务区、业务科研与管理区、设备区、地下停车库和公共区域。
不同的光影给建筑内部带来不同的感受。正午时分,阳光洒落,在中庭地面铺设一个耀眼的舞台,位于四至五层之间的“阳光楼梯”则宛如时光的长廊,忆古览今,体味艺术之美。
特色亮点
  •是全球首个五个立面均采用光伏技术的公共建筑,建筑节能率达50%。
  •建筑立面采用激光刻画玻璃薄膜光伏组件,共计15560平方米;屋面采用彩色双玻璃膜光伏组件,共计2078平方米。
  •5个立面共安装23978块光伏组件。
  •新馆内部包括地上5层、地下2层,总共21个展厅(展区),展陈面积约19000平方米,将展出艺术原作1300多件。
设计单位
德国赫尔佐格与合伙人建筑设计事务所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形成联合设计,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兼顾建筑科技与美学的完美融合。
展览藏品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目前有馆藏33000件(套)藏品,其中珍贵文物有4000多件(套)一级文物118件。
新馆展陈分为四部分,分别是“传承经典”“岭南文脉”“美美与共”“数字赋能”,总共由21个展厅(展区)构成,展陈面积约19000平方米,将展出艺术原作1300多件,其中院藏精品1100多件,借展精品200多件,另有文献类展品约500件。展品年代从北宋到当代,涵盖馆藏历代传统绘画、近现代重要代表作品及当代大家精品。
新馆展陈分为四部分,分别是“传承经典”“岭南文脉”“美美与共”“数字赋能”,总共由21个展厅(展区)构成,展陈面积约19000平方米,将展出艺术原作1300多件,其中院藏精品1100多件,借展精品200多件,另有文献类展品约500件。展品年代从北宋到当代,涵盖馆藏历代传统绘画、近现代重要代表作品及当代大家精品。
5大特展也面向公众开放,分别为“万壑争流——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画派艺术展”“风自南来——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近现代广东美术精品展”“时代新章——当代广东美术探索”“塔高水长——中国美术馆藏美术精品展之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融合之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特展”。
  此外,还有“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简史陈列”展览,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展现广州艺术博物院66年以来的建设和发展进程。
  多媒体与数字化融合运用也是广州美术馆的一大亮点。在“精品荟萃”数字化展厅以馆藏明代文徵明《金阊名园图卷》、清代黄璧《桃花源诗意山水图卷》以及明清花鸟绘画名作为中心,设计互动游戏,传递画作背后的趣味知识和故事。传统艺术与当代科技的结合,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体验。
相关数据
2023年11月30日,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以下简称“艺博院”)新馆开放迎来第一位入馆者;2024年8月9日,它又迎来了第100万名观众。
2024年,艺博院新馆观众进馆参观总人数约128万人次,日均观众数约5000人次,展出32场展览,举办公共教育活动超531场次。
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寒暑假及节假日开放时间如有调整,请留意官方通知。
参观地点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
公交车站
赤岗北路站(艺洲路口):262、93、765
艺洲路东站:11、765
珠江帝景苑总站:旅游2线、204、121、121a、262
广州塔西站:11、262、468、旅游观光1线
赤岗塔站:11、121、121A、204、468、93、旅游2线、旅游观光1线
地铁站
广州地铁3号线及APM线:广州塔站(B出口),步行约12分钟
广州地铁3号线及广州地铁8号线:客村站(A出口),步行约15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25 11:51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建筑设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