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彩瓷烧制技艺,广东省广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时期:应运而生的初创期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海外贸易进入海关管理时期。此时外国来华贸易的商船随之增多。外国人重华瓷,在广州订货或来样加工,因而促进了广彩瓷器的生产和发展。
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时期,是广彩的初创阶段,中国国内流传下来的实物很少。此时无论是工匠、颜料、素浇胎都来自景德镇,大多依照景德镇彩瓷纹样绘制,仍带有较多的景德镇彩瓷的痕迹,色彩的对比度不像后来那么强烈,来样加工的器物较少。
乾隆、嘉庆时期:岁无定样的成熟期
在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乾隆、嘉庆时期),广彩瓷器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广彩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的基本特征已有记载。此时的广彩瓷器多销往欧洲;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者先至澳门,后则遥越广州。清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埠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浇。
道光至光绪时期:绚彩华丽的发展期
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道光至光绪时期),广彩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色彩绚丽、形式逐步程式化的阶段。
1710年左右德国麦森瓷厂成功生产出优质浇器,之后欧洲自产的瓷器逐步开始与中国竞争市场,导致中国瓷器对欧洲的外销自18世纪后期开始渐减。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美国商人又开通了美国至广州的太平洋航线,广彩的销售市场主要转向美国。在经历道光时期短暂的过渡之后,同治、光绪时期广彩已完全进入程式化的阶段。
20世纪二十年代,广彩瓷业开始逐步向港澳地区发展。抗战爆发后,广州于1938年沦陷,广州的广彩瓷业受到致命的打击,大部分迁往港澳。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广州的广彩业才缓慢复苏。在这个阶段,广彩瓷器的风格主要有两种:销往欧美的,仍以晚清延续下来的传统风格为主;销往省内及东南亚的,多模仿景德镇彩瓷和日本彩瓷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再创辉煌的创新发展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州市政府从港澳召回部分广彩老艺人,又从城乡四周招聘了部分年轻工人,由老艺人带徒授艺,培养广彩设计与彩绘的人才,使广彩技艺在20世纪50—60年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发展时期。
20世纪80—9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下,广彩进入了多元发展的时期。此时政府大力扶持广彩的恢复和生产。80年代初期,广彩的出口地主要是美国,题材主要是花鸟与古装人物相结合的所谓仿古瓷。90年代以来,因广彩的主要外销地中东地区战乱,广彩外销备受挫击。
进入21世纪,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广彩瓷烧制技艺保护与发展的力度。
工艺特征
色彩
广彩瓷烧制技艺是在各种白胎瓷器的釉上绘上金色花纹图案,仿佛锦缎上绣以色彩绚丽高雅华贵的万缕金丝,在色彩方面的特色是用彩丰富,层次细腻,除了干大红、西红,还有水绿、湖水绿等多种彩料运用。同时,通过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调料调出的复色,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彩绘题材上融会中西,多按来样绘制,或仿西洋画,并结合传统彩绘纹饰。其制品表现为“式多奇巧、岁无定样”,风格与珐琅彩相近。
构图
广彩瓷烧制技艺运用我国织锦图案的手法,以色彩艳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著称;广彩利用各种颜色和金银水进行钩、描、织、填,宛如无数金银彩丝织于白玉之上,显得是那么光彩夺目、富丽堂皇。有一首诗十分概括和形象地总结出广彩的特色:“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
广彩造型上多仿欧洲银器、陶器、木器、玻璃器皿等,颜色多以麻色、西红、金色、干大红、茄色为主。构图紧密、图案繁复、色彩鲜艳、多用金彩、装饰性强。
技法
在绘画技巧方面,广彩以浓彩厚涂为特征,主要采用传统的勾勒平涂,纹饰图案程式化,多用斗方图案。结合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技法和中国画中的工笔、没骨画法,借鉴欧洲油画技法,用彩浓重,注重明暗变化,富于立体感。融汇中西,独树一帜。
工艺流程
设计图稿
设计图稿是广彩生产的第一步。单件作品绘制前,需先在纸上设计好整个构图。批量生产时这个工序往往指的是样板设计,传统时代广彩行会灵思堂对样板设计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由揽首(作坊主)与行业中技术较好的艺人先订好彩绘单价,并以双倍价格彩绘样板,完成后如有人订货,需由该揽首先接订单,彩绘样板之人享有优先彩绘产品的权利。
挑选瓷胎
挑选白胎是彩绘之前的基础工作,要求瓷胎釉面光滑,不发黄、不发黑、不变形、能坐稳。彩绘前还需做好瓷胎的清洁工作,要先用湿布抹,然后用干布用力抹净,才能开始彩绘。
配制颜料
配制颜料时,需将所选颜料粉末倒入擂碗中,先用插色槌干描粉末,再按照各种颜料的性能加水或加胶水继续插。其中有许多操作要领,比如一次插的颜料不可贪多,若过多则不容易描透;干插的时间应占插的全部时间的60%左右才合适;插的过程中需逐渐加水才能使颜料粉与水调匀并不会生砂;胶水最好在逐步加水的过程中加入,并需大力压紧播。颜料插好后,用竹铲铲成堆后逐渐开调使用。使用颜料时,需用水或植物油(樟脑油或橄榄油)将颜料调至合适浓度,以填上瓷胎颜料不流动为标准。使用时须注意保持颜料的浓度,使用时要从颜料堆底部托上来开调使用,不可使颜料用到碗底,同时也不可使颜料崩基,不能存水调用。
彩绘
彩绘包含的工序比较复杂,是成就广彩独特风格的关键工序。
(1)开幅、车线、令圈。彩绘的第一步是开幅,即按照设计图样,用墨计(一种广彩自制计量工具)和上好的墨条将大致的构图确定好,要求布局合理,规整匀称。然后车线和令圈,车线即确定各种纹饰所需的边线,令圈即描绘纹饰所需的各种圈,要求线条粗细和疏密统一。
(2)写瓷黑。用瓷黑(一种广彩颜料,用广东肇庆地区的端砚石粉末制成)在已开好幅的瓷胎上描绘各种纹饰,一般先描斗方和边饰的固定图案,后描花鸟时果或草虫翎毛兽口等,先近后远、先主题后衬托,逐步描绘。
(3)填色。在描绘好图案的瓷胎上填上各种颜色。因为每种颜料的性能不一,有的需厚填,有的需薄填,操作者首先要掌握各种颜料的性能,填色时注意厚薄,防止烧成后有起泡和脱落的现象。填线时要用笔的正峰轻拖,到尽头时要回笔反拖,才能使整条线的颜色均匀。
(4)省面、挞花。在已经填好色的花、鸟、草、虫上还需用瓷黑勾出羽毛、骨、花瓣等,这一步称之为“省面”。在翎毛和堆花中用颜色一笔笔挞出有层次和明暗的花瓣,这一步称之为“挞花头”,要求为:花头象形,花瓣分明,用色准确,要分清不同类型的花头,花头不能千篇一律,需根据不同层次灵活处理。这两步工序都非常细致,需熟练操作。
(5)积金、填绿。在填好色的瓷胎上,还需积金填绿。积金指把金填在需用金的空白处,操作中,金的用料需十分注意,不宜太厚,厚则造成浪费,薄则成色不好。填绿是指在已积好金的图案纹和花果枝干、叶上加上大绿色,有时需添些二绿。填绿要求颜色厚薄均匀,盖好描绘线条,不留空、不过线,若留空则线条易脱落,若过线则有损图案的形象。稍不注意便会成为次品,因此行内有称这道工序为“熨绿”,往往需分配技术较高的人来做。
(6)封边、斗彩。彩绘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封边和斗彩,即在器物边缘涂上金色,再在器物的把、耳处画上纹饰或金彩,这一工序多由负责烧炉的人员完成。
装炉烘烤
装炉烘烤是广彩生产的最后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传统时代烘炉技术很保守,不轻易传授给别人。彩绘完的半成品送到炉房后,先要检查产品有无欠色和脱色情况,才正式装炉。大件厚件放炉底,小件薄件放上面。装炉时还要注意留好火眼,以便从外面能观察炉内,以掌握温度。半成品入窑后,要逐渐加温,且要保持窑内温度均匀,避免骤冷骤热和受热不均。5-6小时后,窑内温度差不多达到700℃,这时烧炉师傅需密切关注窑内情况,至窑内温度达到700℃时,就要凭经验适时停止加温。停止加温后还需留一点点炭尾让窑内渐渐冷却。烧好后需等3小时才可打开炉盖,开盖时要逐步开,如一次性开启整个炉盖,会造成瓷器爆破现象。产品拿出时要注意逐层取出,以防损坏。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广彩瓷烧制技艺是釉上彩绘的代表,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悠久,其烧制技艺根植于民间,体现出中西彩瓷技艺融合、颜料制作独特、岭南文化特色浓厚、彩绘手法和题材内容丰富这四大特征,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
广州彩瓷烧制技艺汇广州彩、景德瓷于一体,融北方传统瓷艺彩绘与岭南画派技法、中国彩瓷工艺与西洋瓷艺及绘画技术于一身,以南北交辉、东西合璧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也以“堆金积玉”的技艺特点而别具一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岭南特色,其独特的颜料制作、丰富的彩绘题材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等,展示出广彩瓷烧制技艺在文化、历史、经济、实用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传承现状
广彩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后继乏人,由于成才期比较长、学艺辛苦,年轻人多不愿意学习这门传统工艺。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广彩是面对国外市场进行生产销售,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主要面对国内市场。中国国内市场对广彩认知度不高,对其风格的接受度亦比较低,导致广彩的市场仍比较窄,发展的潜力有限,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并从事这门技艺,困难是比较大的。
传承人物
余培锡,男,1929年11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余培锡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广州市申报。项目名称:广彩瓷烧制技艺。
陈文敏,男,1961年2月出生。2012年12月20日,陈文敏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广州市申报。项目名称:广彩瓷烧制技艺。
谭广辉,男。2018年5月16日,谭广辉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广州市申报。项目名称:广彩瓷烧制技艺。
保护措施
2016年5月4日,“广彩瓷烧制技艺”普及培训班在广州美术学院正式开班。
2015年05月27日,《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推出“那些惠州的匠师”系列人物报道,广彩瓷烧制技艺被报道。
六十多年来,余培锡尽心授徒,已带出500多名徒弟。其中不少成了广彩名家,陈文敏为其中的佼佼者。
200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把广彩列入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并颁行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实施方案》,其中把广彩列为近期需保护、抢救的重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之一。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广州市番禺莲花彩瓷实业有限公司获得“广彩瓷烧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广彩瓷烧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广州市番禺莲花彩瓷实业有限公司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7年3月16日至5月18日,天津博物馆与广东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广彩瓷器300年精华展览》在天津博物馆展出。
2018年9月13日,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广彩瓷烧制技艺在展演中被展示。
荣誉表彰
2012年,广彩瓷壁屏风《满地锦绣人添寿》获得深圳文博会金奖。
余培锡的作品《广彩开窗人物·直筒瓶》、《广彩龙风纹·连座瓶》被广东省博物馆珍藏。
余培锡的作品《绘九龙图碟》、《绘风花卉纹碗》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
国际交流
2006年,陈文敏的作品广彩荷口座高脚酒碗《哥德堡号与黄埔古港》赠予到访的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