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温性生物又称“温度不定生物”。指能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生活的生物,如腕足类、
紫菜、
棉蚜等。紫菜从大连一直向南至海南岛均可生长;棉蚜生活在北纬60°至南纬40°之间。
腕足类Brachiopoda,Spirobranchia。
拟软体动物门,
也可作为触手动物门的一纲,但现在多作为独立的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属原口动物。
真体腔类,如
酸浆贝、海豆芽等。身体背腹各有一枚贝壳,腹壳比背壳稍大一些,呈深凹形。有时用腹壳直接附着在其他物体上,或通过腹壳后端的孔,从背腹壳之间伸出肉质柄附着在岩石或其他动物体上,或插入泥中生活。身体的主要部分(内脏囊)为背腹两片外套膜包裹,外套膜上有刚毛。围着口的总担(总担子)很发达,而成为复杂的腕,其上生有触手,里面有腕骨,消化道短,弯曲成V字形。有的无肛门(有关节类)。消化道和体壁之间的空隙是真体腔,由着生在消化道上的肠系膜,分成左右两部分,还有两片横隔把体腔又分为前、中、后三部分。生殖腺发达,位于体腔壁上。有
肾管一对,兼做生殖腺输出管。神经系统属表皮性的,不发达,脑和
食道下神经节由国口神经环连系。海豆芽类有平衡器,酸浆贝类的幼虫有眼。
胃的后方血管膨大,属开管系统。雌雄异体。卵裂不属
螺旋型。体腔囊由原肠壁游离的中胚层
细胞集合而成。幼虫近似星虫类。
贝壳的构造和化学成分与软体动物的完全不同。从暖海的浅滩到深海海底都有分布。繁盛于古生代,随着时代的推移而逐渐衰退。可作
标准化石。
2紫菜外形简单,由盘状固着器、柄和叶片3部分组成。叶片是由1层细胞(少数种类由2层或3层)构成的单一或具分叉的膜状体,其体长因种类不同而异,自数厘米至数米不等。含有叶绿素和
胡萝卜素、
叶黄素、
藻红蛋白、藻蓝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异。致使不同种类的紫菜呈现紫红、蓝绿、棕红、棕绿等颜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紫菜的一生由较大的叶状体(配子体世代)和微小的丝状体(孢子体世代)两个形态截然不同的阶段组成。叶状体行有性生殖,由
营养细胞分别转化成雌、雄性细胞,雌性细胞受精后经多次分裂形成果,成熟后脱离藻体释放于海水中,随海水的流动而附着于具有石灰质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成长为丝状体。丝状体生长到一定程度产生壳孢子囊枝,进而分裂形成壳孢子。壳孢子放出后即附着于岩石或人工设置的木桩、网帘上直接萌发成叶状体。此外,某些种类的叶状体还可进行
无性繁殖,由营养细胞转化为单孢子,放散附着后直接长成叶状体。单孢子在养殖生产上亦是重要苗源之一。
紫菜叶状体多生长在潮间带,喜风浪大、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耐干性强;适宜光照强度为5000~6000勒克斯,具有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的特点,属高产作物。对低温的适应力随藻体水分含量不同而变化,在快速干燥至含水20%时,经-20℃左右的低温冷藏数月到1年,放回海水中仍能恢复活力。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广,但以1.020~1.025为宜。丝状体耐干性差,要求低光照,故自然分布于低潮线以下。在气温开始下降、有海水流动的条件下,壳孢子形成后往往在每天上午9~11时大量放散,呈明显的日周期性。
3棉蚜 翅胎生雌蚜体长不到2
毫米,身体有黄、青、深绿、 暗绿等色。触角约为身体一半长。复眼暗红色。腹管黑青色,较短。尾片青色。有翅胎生蚜体长不到2毫米,体黄色、浅绿或深绿。
触角比身体短。翅透明,中脉三岔。卵初产时橙黄色,6天后变为漆黑色,有光泽。卵产在越冬寄主的叶芽附近。无翅若蚜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但体较小,腹部较瘦。有翅若蚜形状同无翅若蚜,二龄出现翅芽,向两侧后方伸展,端半部灰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