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禅侯故事,山西省阳城县民间文学,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相传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阿骨打在平阳(侯马)一带与宋兵大战,这场战争打了一年多。当时正逢阴雨天,宋军战马瘟疫流行。当时的名兽医常顺游医到此,看见宋军战马神志恍惚,全身布满白灰斑块,有的奔走惊窜阵阵嘶鸣,有的甩尾打身回头撞脖。经诊断,常顺发现战马患了一种名为“族蠡”的传染病,即如今的疥癣病,属寄生虫传染。确诊后,常顺胸有成竹地对宋将说:“此疾罕见,数十年流行一次,一旦发生,势如猛虎,犹如风火,治不及时,成群毙命,需得采用烈性狼毒和五六味其他草药配方,以毒攻毒,方可治愈。”
患病战马已超过万匹,需要尽快医治,而没生病的马匹则需要预防传染,如采用传统方法外敷服药恐怕慢不救急。情急之下,常顺将熬制好的草药全部倒入河里,把河水变成药汤,先将未传染的马匹赶到河里洗澡,随后又给有病的马匹连洗带饮,每天一次。数日后,灰斑脱落,战马竟然痊愈了。随后宋军重振旗鼓趁势出兵,打败了金兵。
宋将回京,将常顺治愈战马一事禀报皇上。宋徽宗赵佶当即颁旨:钦封常顺为广禅侯,并赐金冠、蟒袍、玉带,以嘉其功,并亲派钦差大臣带圣旨、御酒到阳城山头村慰问常顺。
常顺晋爵为侯时,已是60岁的老人。然而他并未居功自傲,反而更加平易近人。他将蟒袍玉带挂于门后,仍着粗衣布鞋奔走民间为群众医畜,无一日清闲。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金天兴三年),元太宗窝阔台联宋灭金。翌年(元太宗七年,1235年),元太宗微服私访于太行,获知北宋政和四年常顺以其高超医术治好宋军战马,为抗金立下卓著功勋而被钦封广禅侯的故事,深受感动,册封常顺为“水草神”,颁发圣旨,敕令“在山头村为广禅侯修建水草庙,塑尊像,春秋两祭,祀典重礼。
仪式活动
水草庙祭祀较盛时,每年清明和农历七月七常顺忌日,山西、河北、陕西、江苏、山东等地都有很多百姓自发前来焚香叩拜。参加祭祀的人员行至庙门前500米处时,就得“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百姓脱鞋”,队伍缓步前行,在各州县官员拜祭完之后,一般百姓跟在后面随祭。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广禅侯故事群叙事体量宏大、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生动的“草根”奋斗史以及布衣郎中胸怀天下、扶危济困、医者仁心、力挽狂澜的民族大义,对阳城周边民众及青少年和医学工作者都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传承状况
水草庙虽经元、明、清及民国年间多次增修、重修和修缮,但除献殿、戏台完好外,广禅侯殿等毁坏严重。
传承人物
卫双银,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广禅侯故事。
保护措施
广禅侯传说很多,收集到的主要有兽医家族史话、成长学艺经历、采药行医磨难、婚姻爱情故事、医治战马传奇、钦封侯爵曲折、辞官回乡著书、封侯挂匾、元太宗敕建水草庙、广禅侯显灵等,数量超过50个。
1981年以来,省文物部门、阳城县政府先后邀请北京农业大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研究会等单位的专家前来水草庙考察。
2011年,文物部门开始对水草庙进行修缮,2015年工程已接近尾声。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阳城县文化馆获得“广禅侯故事”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阳城县文化馆继续获得“广禅侯故事”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1987年9月,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首次广禅侯学术讨论会在阳城召开。
1994年8月,在晋城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广禅侯学术讨论会。
后世纪念
“广禅侯”单从字面理解看:广,本意为有顶而无壁的大殿;禅,古时指盛大的祭典;侯,是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既特指君主,又可指诸侯。“广禅侯”正是皇帝钦封的在明堂大殿盛大祭典的君侯。虽然宋代开始将保护耕牛之职责统一于——神“牛王”(牛首人身),也从未发现有“牛王”或其他“牛神”被封为“广禅侯”的记载。事实上,历代凡是能够被社会和世人所推崇并为其树碑立传、修禅庙、塑尊像、享祭祀的,皆是有高功大德之人,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在中国封建社会,被封侯赐爵多为皇亲国戚,也有功勋卓著的封疆大吏或文臣武将,平民百姓被封侯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一个民间兽医被封侯更是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