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政治学院
广西大学下属学院
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前身为1958 年成立的原广西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两校合并成立新的广西大学,原广西大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部、德育教学部、哲学系与原广西农业大学社会科学部4单位合并,组建新的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部,同时成立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两者联署办公。2005年8月更名为公共管理学院,下设的系科中,政治系、思想教育系承担全校大学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管理工作。
学院历史
2006年8月,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同时为了集中整合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研究决定对公共管理学院学科专业进行调整,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正处级教学机构)。2007年9月,学校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集中精力推动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经研究决定,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更名为政治学院,同时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政治学院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署办公。2007年底,艺术教研室单独设立艺术系,从学院分离。
组织机构
政治学院现任院长雷德鹏教授、书记蒋德星副教授、副书记杨兴华讲师、副院长罗绍康教授和文东升副教授。学院下设行政办公室、研究生办公室、教学办公室,以及教学辅助机构资料室、实验室、成教部等。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教授6人,副教授16人,讲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23人(含在读博士1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13人。在区内外具有一定学术威望的4人:学术带头人乌尼日教授长期从事女性问题研究,多年来有创造性地探索女性与参政问题,取得了突出的相关研究成果42篇,其中主要有《建国初期走上政坛的杰出女性》系列之一、之二、之三(《广西党史》02.3-4;04.2)等等;甘自恒教授是思想政治理论创新研究专家,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造诣,在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8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6部专著,主编和参编教材12部;罗宗火教授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发表论文41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1部,合作出版编著3部,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研究24项,其中有12项教学和科研成果获省、厅、校级奖;罗绍康教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2篇,学术论著49篇(部),承担了20项科研课题,主编和参编德育课教材9部。
专业设置
概况
自从2007年9月学院成立以来,学院领导班子坚持“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办学理念,集中学院资源,大力推进学院的学科学位点建设。到2011年7月为止,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体系化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学位教育体系。
首先,学院目前已经拥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学位点、6个二级硕士学位点,学科体系初具规模。
其次,学院科研队伍整体素质获得较大发展,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为13人,在读博士人数9人,占学院教师总人数的45 %。同时,学院通过制定中长期教学科研战略发展规划,整合各方面力量,培育了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各个科研团队。
第三,学院科研工作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国家社科项目立项6项,顺利完成一项并获得“优秀”,省级项目20余项,核心刊物120余篇,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30余项。
第四,学院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具有较强发展活力和服务社会的前瞻性。面对新的区内和国内需求,更好服务广西经济与社会发展,学院组织各方面力量成立了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研究团队,作为学校“211工程”项目的“中国-东盟政治经济关系研究”的一个子项目开展研究工作。可以预见,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定能成为学院的一个带有浓厚地方性特色,服务地方的新的学科。
最后,学院与外部的学术交流也日趋活跃。先后举办了全国伦理学年会、全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选送50余人次参加各种全国性学术会议,并邀请国内各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40余人到学院讲学。
各学科学位点建设
一级学位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位点有51名研究人员,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35名;博士18名;有9位教授曾任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用教材的主编、副主编,5位教授是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组组长或成员,8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和校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至2011年7月,本学科点共发表了论文460多篇,出版著作43部、教材23部;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6项,科研经费216万元(纵向经费203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8项,教学成果奖和教材奖国家级1项、省部级6项。本学科在全国2008年学科水平评估中排第18位。
学科带头人风采:李继兵,教授/博士。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形势与政策》专家组组长,广西大学社科联主席,广西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广西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其中,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学术论文4篇。专著和主编学术著作有《浸润与养成——大学文化视野中的学生发展》等10余部,副主编著作5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教育厅级项目10多项。曾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师”,撰写的系列论文《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获广西大学200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系列论文《校园文化与时俱进论》获广西大学200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的“全区高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单独开课探索重点项目”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届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主持的课题成果“影响高校德育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获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类一等奖。参与的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研究与实践——精品课程建设”2009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论文《高校宣传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高校党建与实践”征文一等奖(2009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二级学位点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1)现象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2)苏联、越南、古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师资队伍: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6人。
学科带头人风采:雷德鹏,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现代哲学》、《江苏社会科学》等国家级或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完成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鉴定等级:优秀),多次获得省级科研奖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主要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2)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及其应用研究;(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东盟政治关系问题研究。
师资力量: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2人。
学科带头人风采:罗绍康,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家组成员。承担了20多项教学项目和科研项目,发表著作30余篇(部),其中高水平核心期刊10余篇,多次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主要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妇女运动史;(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3)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研究。
师资队伍:教授8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3人。
学科带头人风采:乌尼日,教授。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员、广西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广西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广西伦理学学会副会长。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区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家组组长。发表学术论文和著作70余篇(部)。主持、参与省级、厅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21项。
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研究方向:(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2)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3)东南亚文化与比较德育研究。
师资队伍: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4人。
学科带头人风采:黄东桂,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和伦理学研究。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20项,公开发表学术及教改论文50多篇,获奖论文8篇。主编教材1部,参与撰写专著及教材13部。目前参与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近现代社会问题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2)近现代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师资队伍: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4人。
学科带头人风采:文东升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党的建设和 “三农”问题研究,在《学术论坛》、《理论月刊》等期刊上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共30余篇,主持6项课题。出版学术专著1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1)政治文明与党的建设;(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研究;(3)科学发展观与社会问题研究。
师资队伍: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4人。
学科带头人风采:朱映雪,教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主持和参与多项省级以上项目研究,在《求实》,《学术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曾获得多个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览表:
教学科研
学院承担全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全校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是对青年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基本环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高校教育任务的根本措施和基本途径,是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源泉,具有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人才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学院根据教育部“05”教学改革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力量,设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和“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六个教研室,同时还面向全校开设部分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院的多名教师分别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教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在圆满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成立相应的科研团队,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创新研究。“中国-东盟政治关系与政治合作研究”创新团队以长期研究思想政治学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研究人员为主体,联合校内政治学科的研究人员,组成在知识、职称、学历和年龄上结构较为合理,整体实力较强的学术队伍。该团队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特别是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5年,已经在政治学相关领域如政府政治、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女性与参政、政党政治、世界格局与全球化问题等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区域政治格局、社会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富于系统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和全文转载。另外,学院还拥有“广西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广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创造学与创新力评价研究所和广西大学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四个研究机构,每年都有许多科研成果问世。据统计,近3年政治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216篇,出版专著、教材18部(本),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达83项,荣获各级各类教学和科研奖励92项。
学科建设
学院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的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四个专业硕士点。在册硕士研究生73人,研究生班100余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6 17:18
目录
概述
学院历史
组织机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