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学术研究型政府培育学院
2010年3月,在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马飚主席的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正式成立。原外交部长李肇星担任学院首任名誉院长,时任广西民族大学校长何龙群教授担任学院首任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委员会委员兼国际问题研究学部召集人、中国东南亚学会会长、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八桂学者庄国土兼任学院首任学术副院长。现任院长为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教授,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为叶兴艺教授。
学校领导
东盟学院院长由广西民族大学校长兼任,首任学术副院长为知名东南亚问题研究专家庄国土教授,现任院长为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常委、校长谢尚果,常务副院长为叶兴艺教授,副院长为滕成达教授和葛红亮研究员。
发展定位
2010年3月,在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马飚主席的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正式成立。原外交部长李肇星担任学院首任名誉院长,时任广西民族大学校长何龙群教授担任学院首任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委员会委员兼国际问题研究学部召集人、中国东南亚学会会长、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八桂学者庄国土兼任学院首任学术副院长。现任院长为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教授,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为叶兴艺教授。
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95年设立的广西民族学院东南亚研究所,2004年更名为中国—东盟研究中心,2022年更名为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与东盟学院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东盟学院的设立,是为了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开展东盟学术研究和政策及信息咨询服务,推进广西及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国际交流以及民族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培养面向东盟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国际化专门人才,发挥广西在国家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作用。东盟学院定位于学术研究型政府培育学院,发展目标是致力于建构学术理念、创设学术流派、追求学术个性、打造学术品牌、培养学术队伍,建设成为学科综合、管理先进、水平一流、富于活力并可持续发展的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东盟研究基地,以学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为中国东盟学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科研队伍
学院现有专职在岗教师33人,其中专任教师22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90.%,教授(研究员)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为77.3%,东盟国家非通用语种信息员7人,致力于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咨询服务。学院以“固定岗、柔性岗、兼职岗”三岗结合的方式广纳贤才,建立起了一支80多人的兼职研究人员队伍。
学科建设
学院现设有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国际关系”“东盟研究”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国别与区域研究”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正在进行“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建设。自2012年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以来,学院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协同培养为路径,致力于输出具有中国立场、国际视野、东盟情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截止2022年6月,共有124名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历届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100%,他们正逐渐成长为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2021年,在学校的支持下,设立东盟国家博士研究生奖学金,面向东盟国家招收博士研究生,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突破。2022年10月,作为发起单位加入“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2022年12月,学院牵头建设的“区域国别学”获批广西自治区学位办立项建设新增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学院的学科建设正向提质升级踔厉奋进。
学院机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东盟学院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科研平台,基本覆盖了东盟研究的所有领域。
其中省部级平台有:
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广西科学实验中心(2009)、广西首批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2020)
东盟研究中心:教育部首批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2011)
东盟国家政治文化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019)
广西海外华侨华人研究基地:广西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共建基地(2022)
广西留学人员建言献策基地:广西留学人员联谊会共建基地(2022)
学校级研究机构有:
中国—东盟地区安全与反恐战略研究院(2016)
中国—东盟公共政策研究院(2017)
中国—东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2017)
菲律宾研究中心(2017)
中国—东盟社会平等发展研究中心(2018)
文莱研究中心(2018)
中国—东盟数字文化研究院(2019)
中国—东盟金融创新发展研究院(2019)
广西致公东盟研究中心(2019)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2020)
中国—东盟文化旅游研究院(2021)
东南亚移民与华侨华人研究中心(2022)
学院级研究机构有:
伊斯兰研究所(2016)
印尼研究所(2017)
马来西亚研究所(2017)
菲律宾研究所(2017)
新加坡研究所(2017)
文莱研究所(2017)
柬埔寨研究所(2017)
老挝研究所(2017)
越南研究所(2017)
缅甸研究所(2018)
泰国研究所(2019)
“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研究所(2021)
科学研究
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累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面向全社会招标科研项目150多项,出版著作7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学院设有常规出版物《东盟黄皮书》《东盟研究》《东盟参考》等,《东盟高等教育研究丛书》《东盟法律制度研究丛书》《八桂学者丛书》《中国—东盟研究丛书》《东盟经贸关系研究丛书》等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院高度重视强调学术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建设和完善政策咨询服务体系。近五年来,有60多篇咨询报告获得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外交部、教育部、新华社、国务院侨办等部门的采纳及国家和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2022年,学院喜获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一批学术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学院积极推进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加强与RCEP国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泰国清迈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泰国国立法政大学、越南胡志明市国家大学、越南东盟—中国研究中心、老挝国立大学、文莱达鲁萨兰大学、菲律宾大学、印度尼西亚阿赫玛·达兰大学、印度尼西亚国立巴查查兰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柬埔寨皇家科学院、日本北九州大学、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等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主办、承办或协办了中国—东盟高等教育论坛、东盟发展论坛暨黄皮书发布会、中越政党关系研究高端论坛、中国—东盟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澜湄“多国多园”合作交流研讨会和中国—东盟研究生论坛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外学术会议。
信息服务
学院主动服务社会。充分利用学校东盟国家非通用语种的优势以及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关系,建设权威的东盟信息平台,为全社会提供高效的多元化服务。学院设有东盟图书资料中心,致力于建设国内最全面、最权威的东盟问题研究资料库。成立东盟学院培训中心,以“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为发展定位,依托学校的平台优势和人才资源,组织开放式、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班。截止2022年12月,共培训学员1.6万余人,在广西乃至全国及东盟国家均产生了良好影响。
发展概述
学院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的建设原则,聚集国内外一流东盟学专家,建设高水平研究团队,打造一流研究平台,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坚持承接发展的原则,以东盟研究为主体,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和咨询服务,与学校现有的相关学院互相支撑,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与国内外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全方位合作,“政、学、研、用”相结合,不断拓展东盟研究领域;坚持机制体制创新的原则,形成队伍建设、学术研究与服务以及人才培养创新的机制体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东盟学院人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决心、干劲和坚持,广纳天下英才、凝聚各方力量,致力于把东盟学院的理想建设成为理想的东盟学院。
参考资料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
学院简介.东盟学院.
学院简介.东盟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17:22
目录
概述
学校领导
发展定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