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孜,是
哈萨克族弓拉弦鸣乐器。汉文又译作霍布兹、霍布斯、柯布孜等。历史久远,构造古朴,音色柔美,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乐器简介
用途及流行地区
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里坤、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和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等地。生活在草原上的新疆
哈萨克族人,白天放牧,夜晚在缀满群星的天穹下守护牲畜。而冬不拉、库布兹等奏出的曲调流畅,节奏鲜明,充满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的音乐让人暂时忘掉了生活的艰辛和烦恼。
传说
据民间艺人相传:远在古代,库布孜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它是哈萨克族巫师给人们占卜和治病必用的乐器。巫师在哈萨克族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他不是万能的,而是由天神来主宰一切。巫师在请神过程中,要先用库布孜演奏神灵爱听的曲调,神灵才下凡附于巫师之身,并借巫师之口回答各种问卜。库布孜成了巫师与神灵沟通的工具,巫师演奏库布孜的技巧越高、曲调越动听,神灵出现的就越早,库布孜也就成了巫师必须学好的一种技艺。每逢哈萨克族的节日或喜庆之时,巫师就演奏民间乐曲助兴,它又是群众娱乐的乐器。虽然文献史籍不载其产生年代,但从古代哈萨克族人民与蒙古族、柯尔克孜族人民睦邻而居,库布孜与蒙古族弹弦乐器
托甫秀尔、
柯尔克孜族拉弦乐器
克亚克形制相似、渊源密切来看,也可见其历史的悠久。
发展历史
最早的库布孜,又称克勒库布孜,是一种在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的最古老的拉弦乐器,琴体呈弓状,只设有一条马尾弦,琴颈也无指板。由于牧民们制作时就地取材、因材而制,往往琴的式样和规格尺寸很不一致。这种最原始的拉弦乐器,目前在哈萨克的边远山区仍能见到。后来在克勒库布孜的基础上,增加弦轴(左右各一)、琴弦和指板,制成了两弦的库布孜,仍采用马尾弦或牛筋弦,它与今日柯尔克孜族拉弦乐器克亚克十分相似。
结构
传统的库布孜,琴体用一整块木料挖制而成,全长60厘米~65厘米(图)。共鸣箱外观呈羹匙形,上大下小,箱长27厘米~29厘米,上半部为敞开式外露、不蒙皮膜或木制面板,下半部蒙有骆驼羔皮或羊皮。琴头无饰,下设弦槽和弦枕,两侧设有三个弦轴(左一右二)。琴颈细而长,正面不设品位。皮膜上置有琴马,张三条骆驼筋弦。
存放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支来自哈萨克族民间的库布孜。琴体采用一整块桑木制成,全长63厘米,在其木料下部挖出腹腔,共鸣箱上部呈半圆形,下部为半筒形,琴箱长28.5厘米、上宽15厘米、下宽10厘米、上厚8厘米、下厚5.5厘米,中、下部蒙以羊皮为面,上部露空。琴头呈半弧形弯曲,中间开长方形弦槽,两侧置三轴(左一右二) 。弦轴梨木制,为小提琴弦钮式,轴长6厘米。皮面置木制琴马,张三条丝弦。琴弓的弓杆木制,拴以马尾为弓毛,与小提琴弓相似。1959年,音乐研究所著名民族音乐学家简其华先 生赴新疆调查采风时,将此琴由北疆购得带回。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演奏
演奏时采用坐姿,两腿平放,用两膝夹住琴箱下部;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至第一关节处的外侧,由内向外抵弦按音,难度较大;右手执马尾弓粘松香在弦外拉奏。定弦为g、a、d1,音域g—g2,有两个八度。音色柔和优美。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歌、舞蹈伴奏。
改革
改革库布孜,是哈萨克族
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工团音乐家阿力别克不断改革库布孜,琴箱上半部改为蒙以松木面板,下半部蒙以蟒皮或羊皮,增加指板,琴弦增至四条,使用丝弦或钢丝弦,并制成高音、中音、低音和倍低音系列库布孜。定弦分别与各种提琴相同。高音库布孜,全长60厘米,琴箱长24厘米、上宽15厘米、下宽10厘米,定弦为g、d1、a1、e2,音域g—e3;中音库布孜定弦为c、g、d1、a1,音域c—c3。?
演奏时,琴箱下部夹于两膝间,运弓方法与大提琴相同。高音、中音库布孜经常用于独奏或为民歌演唱伴奏,奏者多自拉自唱。演奏乐曲多为民歌曲调,较著名的有《阿勒泰》、《黑走马》等。这种改革库布孜,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拉弦乐器,已用于
哈萨克民族乐队中。
收藏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有一支中音库布孜。琴体核桃木制成,全长75厘米。琴箱背板用六块木板条拼粘而成,下半部蒙以羊皮为面,上半部蒙以鱼鳞松薄板,琴箱长34厘米、上宽19.5厘米、下宽10厘米、上厚7.5厘米、下厚5厘米,面板上刻有两个对称的乐徽(西洋弹 弦乐器里拉)和桃形图案,沿图像线条钻有小孔为音窗。琴头似小提琴头,顶端呈螺旋形,下开弦槽,两侧设三轴(左一右二)。弦轴梨木制,提琴弦钮形,轴长7厘米,弦槽下方设有弦枕。琴颈为半圆形柱状体,前平后圆,正面为按弦指板。皮面上方置木制琴马,马长2厘米、马高3厘米,下方设有木制缚弦,其形与小提琴弦总相同,下系于琴底尾柱。张三条丝弦。琴弓为木制弓杆,张马尾弓毛,弓长74厘米,弓尾置金属螺旋,弓毛张度可调。此琴制于1964年,选料细致,工艺精良,面板四周镶嵌黑白相间骨制饰缘和淡黄色金属绳纹,通体髹橙黄色漆,木纹清晰,外表美观。已被载入大型画册《中国乐器图鉴》中。
哈萨克族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申报的“哈萨克族库布孜”入选,列入传统音乐项目类别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现状
库布孜,是哈萨克族诸多乐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属弓拉弦鸣乐器,其琴身是木制的,由琴箱、弦轴和弓子三部分组成。琴身全长为60-70厘米,音箱上宽15厘米,下宽10厘米,长24厘米。音箱腹面张开,背面下部蒙有骆驼羔皮或羊皮。上张两根或三根用马尾或牛筋、骆驼筋制成的琴弦,琴弦和弓弦用松树胶擦拭。琴杆笔直并装有指板,整个琴的上端向里弯曲,琴腹呈大勺形。其形状区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使用的乐器,酷似天空展翅飞翔的白天鹅。 库布孜主要有克勒库布孜、三弦库布孜、四弦库布孜、尚库布孜等。其中,克勒库布孜是哈萨克族人最早发明并使用的一种古老乐器。琴体呈弓状,只设有一条马尾弦,琴颈也无指板。由于牧民们制作时就地取材、因材而制,往往琴的式样和规格尺寸很不一致。这种最原始的拉弦乐器,目前在哈萨克的边远山区仍能见到。
乌孜别克姑娘库拉西·努尔太,曾在青河县做了5年的舞蹈演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听到了库布孜演奏出的乐曲,立即被这优美的声音所迷醉,当她听说“库布孜”因为弹奏者稀少,而将面临着失传,她开始有种要拯救民族文化的想法,然而放弃自己钟爱的舞蹈事业,去涉足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是困难的,有人说,学会库布孜的演奏是件艰辛的事情,即使从8岁开始学习,经过8年的努力练习也未必能掌握其所有技艺。民间曾称,8岁学艺,40岁也不一定能将库布孜的音调准。说明在哈萨克传统乐曲中,库布孜演奏是最困难的。
2003年,库拉西·努尔太开始到奎屯专修库布孜演奏,由于库布孜的演奏不同于
吉他和
冬不拉,演奏时采用坐姿,两腿平放,用两膝夹住琴箱下部;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至第一关节处的外侧,由内向外抵弦按音,难度较大;右手执马尾弓粘松香在弦外拉奏。
库布孜的琴声与小提琴声相仿,演奏方法却比小提琴复杂。左手要拨弦,右手拉弓,左右手要配合得到
天衣无缝,这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左手拨弦完全靠指甲背面用力,刚开始学的时候,库拉西的指甲磨得天天出血,每天都要疼得掉眼泪,一堂课练习下来,她常常泪流满面。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里,她就这样练着,痛着,流泪着,也曾有过要放弃库布孜的学习和演奏,但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让她坚定了决心和信心。三年的学习很快过去,库拉西已经能够灵活掌握库布孜的弹奏,也获得不少的荣誉,现在她也是青河最受欢迎的乐手之一,由于库布孜的音色柔和优美。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歌、舞蹈伴奏。她常常深入牧区为哈萨克族演奏,并获得艺术的灵感,人们也被她真情的演奏所陶醉。
由于在阿勒泰地区会演奏库布孜的人极少,库拉西所知道的就是她和地区文工团的阿娜尔在演奏。的确,在现代音乐流行和发达的今天,会演奏库布孜的人太少,所以演奏库布孜的技艺提高起来就很缓慢,而库拉西希望能和行家经常切磋技艺,她听说哈萨克斯坦有不少演奏库布孜的艺术家,她渴望能有机会出去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对库布孜的演奏和把握。但是这样的机会很难能得到,她只有一边学习一边琢磨,已经有人开始打听能否把孩子送到她这里来学习库布孜演奏,这让她感到惊喜,毕竟有人已意识到库布孜的重要,开始关心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哈萨克民族不仅擅长弹奏乐曲,而且也喜欢亲手制作乐器,他们许多制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工艺制品。其中不少手工制品做工精细,技艺精湛。他们能将质地坚硬的树根、树干挖凿、雕刻出冬不拉、库布兹、斯不斯格等乐器。
制作工艺
现年50岁的沙依拉西·加尔木合买提就是制作库布孜的高手。从小,他就富有音乐天赋,能够跟着收音机听着音乐,然后就能旋律流畅地弹奏出来,在他15岁的时候,他制作出第一把冬不拉,当时就卖出了15元,从此对乐器的制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在1990年他参加伊犁州首届库布孜、冬不拉的培训,从此更加热爱民族传统的音乐以及乐器的制作,如今28种哈萨克传统乐器制作他样样精通,去年,他为新疆民族音乐研究所博物馆制作了28件哈萨克传统乐器,特别是库布孜的制作更具备匠心,他用小骆驼皮做出来的库布孜发声好,富有韧性,用青河本地的桦木制作出的库布孜琴身细腻光滑没有裂纹,能长久保存。沙依拉西·加尔木合买提如果材料齐全,一把库布孜只需要5天的时间他就能完成。 沙依拉西·加尔木合买提也和库拉西·努尔太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传统音乐继承后继乏人的难题,毕竟他们两人的力量太微小了。为了让哈萨克族乐器更好地传承,沙依拉西.加尔木合买提也一直在努力地寻找自己的接班人,不断地灌输着民族乐器制作的理念,他说:“绝不能让这些乐器在手里失传,一定要把它们传承下去。”
真正民间传统音乐里的每一首歌里都包含着完整的故事或寓意,有着其独特的旋律。因为很多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遥远闭塞而不为人知,而他们的音乐却跨过疆域,穿透空气,与自然相接也与相接,让人感到音乐是这样的真实自然,也的确,真正的音乐,是民间的,传统的,也是世界的,是不存在界限的。传统库布孜的生命也应该是久远的,因为它奏出的乐曲,就好比风景对于眼睛,应该是一道永远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