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那克萨战役
历史战役
库那克萨战役(Battle of Kunaxa)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内战中一次大规模战斗。
战役背景
公元前401年,身居波斯帝国西部总督要职的王子——小居鲁士,在经过精心准备后,发动了对兄长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叛乱。多年来,深得太后喜爱的他,曾先后因涉嫌谋杀兄长以及图谋不轨,两次被捕。辛亏阿尔塔薛西斯二世本人性格软弱,母亲寻死觅活的偏袒,他才能两度被释放。
正是依靠兄长的无能与母亲的溺爱,小居鲁士得以官复原职。他掌管着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半岛上的数个西部省份,几乎以副王的形式,经营自己的独立地盘。
自波斯帝国建立以来,被扎格罗斯山脉隔绝于两河以北的小亚细亚,就拥有着远大于其他省份的自治权。当地总督不仅可以管理境内的附属国,还能发行自己的专属货币,并用于招募军队。 而小居鲁士所在首府——萨迪斯,又是波斯帝国的西部首都。所以,他也拥有管理附近省份的权力。
正是这些资源与便利,让小居鲁士成功募集到了大量军队。除了小亚细亚各地搜罗来的近4万亚洲部队,他还拥有14000人的希腊雇佣军。这些希腊士兵中,不少人来自波斯西部境内的希腊城市。更多的人则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没有解甲归田的老兵。这场2年前结束的古希腊世界大战,以斯巴达人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获胜而告终。当时刚刚担任总督职务的小居鲁士,曾经不惜血本地资助斯巴达人作战。因而他本人与斯巴达当局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次募兵,将军克利尔库斯麾下的斯巴达人成为了精锐部队中的精锐。 古希腊时代的著名作家——色诺芬,也在这支军队里服役。
但小居鲁士的叛乱,很快就被临近省份的总督提萨费尼斯所发现。他在小居鲁士到任前,替帝国管理着小亚细亚半岛。在小居鲁士到任后,两人又势同水火。当探子将集结军队的数目告诉他之后,老谋深算的提萨费尼斯马上带着几百精锐骑兵撤离。顺着波斯帝国建立的王室大道,头也不回的奔向两河流域的首都巴比伦。
得到消息的阿尔塔薛西斯,随即让提萨费尼斯担任自己的首席谋臣。后者的手下中,还有一个叫法利努斯的希腊人。后来正是他们的出谋划策,让波斯大王度过了难关。
苦难的行军
小居鲁士虽然拥有5万多精锐部队,却还不敢公开与自己的兄长为敌。他只能靠手里截留的赋税,引诱部下前进,并对外宣称有10万大军。此次行动,只是去讨伐小亚南部的山地蛮族。
一场漫长的苦难行军就此开始。当他们进入小亚细亚半岛东南,毗邻叙利亚的奇里乞亚时,粮饷已经耗尽。好在奇里乞亚王国的王后是他的姘妇。于是,这个半岛南部的小粮仓,及时为叛军提供了必须的补给和资金。 小居鲁士接着靠哄骗与利诱,将5万叛军带进了叙利亚。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借口已经难以服众。小居鲁士索性公开了自己的篡位计划。他还继续以老手法,为部下画起了超级大饼。一旦士兵们为他夺得波斯王位,就将获得额外的双倍工资。士兵们见此时已经身在叙利亚,难有回头之路,便同意为巨额激励而战。叛军由此渡过幼发拉底河,并沿着河道南下。按计划,他们将从两河之间最短的一段路线,渡过河流,进击巴比伦。
虽然叛军在一路上没有遭遇太大抵抗,但行军过程本身并不轻松。在他们进入叙利亚之前,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便在提萨费尼斯的建议下,对叛军可能通过的路线,坚壁清野。小居鲁士自知在兄长的绝对力量面前,没有多大胜算。所以他一直希望以较快的速度前进,避开那些防御严密的大城市,直取巴比伦。 但当军队出现补给困难,没有后勤基地的他,只能忍受部队松松垮垮的缓慢前进。
无论是来自爱琴海两岸的希腊雇佣军,还是小亚内陆的本土部队,其实都对波斯帝国的核心地带没有什么详细概念。尽管行军过程越来越艰苦,但眼看距离巴比伦城越来越近,也没有大王的军队赶来阻挡。所以,大部分人对于胜利都深信不疑。即便是小居鲁士本人,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指挥军队。全军都将盔甲等辎重放置在驮兽或辎重车上,犹如武装游行。
另一方面,阿尔塔薛西斯的勤王大军,则从帝国的其他省份,源源不断的赶往巴比伦。虽然按照小居鲁士的估计,那些来自波斯本土、米底和东部省份的部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集结。但依靠波斯帝国出色的公路系统,不少人还是赶在叛军之前,抵达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终于,完成初步集结的波斯王军,从巴比伦出击。他们原本准备在更前沿的地区迎战,并为此挖掘了一条又长又宽的壕沟。但在提萨费尼斯或法利努斯的建议下,波斯王军放弃了掘壕固守的呆板战法。全军向北撤退,在库那克萨村附近,挡住了北上的叛军。
战役部署
在步入库那克萨的战场之前,小居鲁士麾下的叛军们,都没有同波斯大军作战的经验。那些亚洲部队,基本上不可能同波斯人对阵。而希腊雇佣军也只有从前一代的叙述中,对波斯军队有一个笼统的优越感。至于小居鲁士本人,也不曾有过大规模作战的经验。
两支军队都靠着底格里斯河的河岸列阵,并且都希望从右翼发起决定性的猛攻。相对而言,小居鲁士的部队部署,较为清晰:
右翼是10000名精锐的希腊重步兵,2500名来自希腊和色雷斯地区轻盾标枪手,以及数量不多的克里特弓箭手。他们的右边,还有1000名小居鲁士派来的安纳托利亚轻骑兵掩护。
左翼是40000人的小亚细亚本土部队。其中除了波斯驻军外,也包括了大量来自弗里吉亚卡帕多西亚卡里亚奇里乞亚的部队。他们的左侧也有不少骑兵当地骑兵掩护。
小居鲁士本人,与600名精锐骑兵组成的近卫队一起,将部署于军队的第二线中央。由于部队数目较少,他必须拉长战线,避免被兄长的大军包围。这样一来,叛军也就基本上没有了成规模的二线预备队。所以, 他非常希望通过右翼的希腊部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击垮兄长的大军。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王军则规模大出很多,在古希腊历史作者的笔下多达奇幻的120万。但现代学者大部分认为,勤王军的总数最多只比叛军多出一倍。这个数量优势足以让王军拥有足够的预备队,并在后来的战斗进程中发挥了作用。
阿尔塔薛西斯本人乘坐战车,位于全军的中心位置。在他的身边,有将近千名精锐骑兵保护,也包括了著名的不死军部队。
王军的右翼是主攻位置,应当包括了来自米底等地的本土部队。但最重要的还是使用大型盾牌的埃及重步兵。这些人的家乡已经在数年前脱离帝国控制,让他们成为了远离家园的雇佣军。
而在左翼,波斯人也布置了相当精干的部队。大量的波斯步兵被放置于此,受法利努斯的指挥,侧翼也有提萨费尼斯指挥的大量骑兵。前者作为一个希腊人,非常熟悉希腊步兵的作战方式。后者长期与希腊人打交道,并介入伯罗奔尼撒战争,也是一个希腊通。他们的阵列前端,还有一批用于冲散敌阵的卷镰战车。
更多来自希尔卡尼亚、埃兰、巴比伦本地、巴克特里亚帕提亚的步兵也会出现于阿尔塔薛西斯的军队中。 他们不是山地标枪步兵,就是使用长矛近战的弓箭手。 因而多数被部署在第二线,或在第一线前端担任散兵部队。
战前,为了鼓舞士气,哄骗部众为自己而战。小居鲁士曾经夸下海口,称波斯大王的军队杂乱无章、不堪一击。但当阿尔塔薛西斯的军队,以严密的阵列出现于他们面前,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
战役展开
库那克萨不仅是波斯王室成员之间的一次火拼,也是千年来,西亚与地中海军事发展史的一次巡礼。
作为走在时代最前端的希腊人,以他们擅长的重步兵方阵样式,发起了叛军的第一波进攻。这些来自南欧山区的雇佣军,已经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磨练出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步兵战术。全军可以在前进中,快速的由行军纵队转为作战横队。较为严格的训练与作战经验,也能使得希腊重步兵在小跑或全速冲锋时,保持队伍正面的整齐。交战双方都明白,以传统亚洲步兵去硬抗这些恐怖的铁人,只怕凶多吉少。
不过,波斯左翼的提萨费尼斯,对希腊军事风格非常了解。在当时,波斯帝国西部省份的很多总督,都会雇佣数量不等的希腊士兵。所以,他针锋相对的要求左翼步兵不要接战,在对方进入一支箭的射程距离时,就开始后撤。纵观整个帝国,具备在这种重压下还不凌乱的部队,除了希腊人就是波斯人自己了。
虽然波斯人的步兵战术相比希腊的来说,是有些滞后的。但他们毕竟是曾经纵横天下的第一步兵。他们也是历史记载中,最早使用横队拉长战线,并能够在交战中稳步后撤的步兵力量。10人纵深的方阵,依靠数量优势,大体与叛军右翼的希腊人线列持平。法利努斯明白,希腊人会在进入弓箭实际射程后进行冲锋。所以选择在这个节骨眼开始后退。阵前的卷镰战车被用于延缓希腊人的进攻步伐。然而希腊重步兵仅用冲锋与敲击盾牌的方式,就击溃了其中的大部分。只是,要想同波斯步兵肉搏,是没戏了。
由于缺乏大规模作战经验,小居鲁士在开战前一刻,还在不断催促克利尔库斯快点进攻。这种急躁,不仅在于自己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也因为他其实并不熟悉自己麾下的希腊和亚洲部队。
毕竟,相比快速转换队形的希腊人,小亚细亚半岛的步兵们连波斯人的水平都没有。他们中的重装部队,还习惯于使用苏美尔时代就存在的100人纵深的方阵。轻步兵则在方阵的两翼进行掩护。更要命的是,他们在机动性、反应能力上,都远远不及波斯和希腊的步兵。因而在希腊人已经在右翼完成整队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实际上还处于列阵未完成状态。急不可耐的小居鲁士,自然等不及这些土著部队。而且希腊人的前进与土著部队的滞后,让整个叛军的战线出现了断裂。为了填坑,小居鲁士只能亲率600精锐骑兵出击。
此时的波斯王室部队,也因为左翼的后撤与右翼的前进,而出现了一个缺口。小居鲁士非常清楚自己的兄长会身居何处。于是他与600勇士一起,发动了斩首行动。他们很快遭遇到了波斯近卫骑兵的阻击。小居鲁士还在中距离内,用标枪射爆了指挥官的喉咙。然而当更多二线援军赶到,势单力薄的叛军分队还是被压制下去。谋逆者最后被大王的近侍们群殴而死。
至于已经追随波斯军队左翼前进的希腊人,此时还是出于非常难受的境地。一些人认为,是克利尔库斯的犹豫不决,失去了及时出兵打敌军侧翼的机会。但他的困扰,正是因为其丰富的战争履历。当你面对有一支根本没有溃退迹象的敌军存在,你还有心思分兵他路吗?
那些叛军左翼的亚洲部队,也在小居鲁士阵亡后,遭到了王室军队的猛击。阿尔塔薛西斯麾下的埃及重步兵,以古老的百人纵队,徐徐前进。对于立足未稳的敌军而言,这样一座移动堡垒的靠近,还是非常具有威慑力的。更多波斯和东部来的步兵,则不断从二线涌来,在两翼包围了逐渐完成的叛军左翼。小居鲁士的左翼部队,就这样在正面方阵--两翼弓箭手的古老战术下, 土崩瓦解。
至于这一战术的总设计师提萨费尼斯,也在战线其他各处开打后,率领骑兵出击。他不仅打败了叛军右翼的安纳托利亚轻骑兵。也在之后的侧击中,重创了希腊人带来的轻步兵部队。若非弓箭手不少随着重步兵前冲,希腊人可能会在之后的磨难中,失去全部的远射力量。一不做二不休的波斯骑兵,还顺道杀入了希腊人的营地,将财物与战利品,一扫而空。
战役结局
库那克萨战役,在开始前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小居鲁士可以是风度翩翩的情夫公子哥,也可以是夸夸其谈的王室贵胄,甚至于战场上以一敌十的勇士。但他既不是聪明的政治家,也不是善战的将领。
另一方面来看。库那克萨的结局,与其说是小居鲁士的鲁莽,不如说是阿尔塔薛西斯一边,对于不同军事资源的合理运用。双方的部队中,都出现了上古-波斯-希腊,三个发展阶段的步兵。这些风格迥异的部队,犹如赛马场上的上中下三等骏马。谁能更科学合理的运用手里的牌,谁就更接近最后的胜利。懂得克制的一方,往往在这种较量中,更有优势。
此外,知己知彼的重要性,也在战争中反复浮现。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阵营里,既有与小居鲁士共事过的人,也有熟悉希腊军队的边才。反观叛军一边,大部分人对扎格罗斯山脉以南的世界,可谓一无所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3:37
目录
概述
战役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