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肖夫(Lev Vladimirovich Kuleshov),1899年 1月13日生于坦波夫,曾就学于莫斯科美术学校。1939年起担任苏联国立电影学院教授。苏联电影导演、电影理论家。
主要作品
电影代表:
《死光》
《遵守法律 》
《铁木儿的誓言》
《我们从乌拉尔来》
理论著作:
《电影导演实践》(1935)
《镜头与蒙太奇》(1962)
《电影艺术(我的经验)》(1929)
《电影中的排练方法》(1935)
演艺经历
苏联电影导演,
理论家。培养了B.N.
普多夫金等电影导演和演员。从1916年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在他结合了自己的艺术实践和美国影片,特别是D.W.
格里菲斯的影片后,提出了自己的
蒙太奇理论:将同一镜头与不同镜头分别组接,就可创造出不同的审美含意。他的理论经C.M.
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丰富和发展对世界电影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执导的影片有《死光》、《遵守法律》、《铁木儿的誓言》、《
我们从乌拉尔来》等。著有《电影导演实践》、《
电影导演基础》和《镜头与蒙太奇》等。
个人经历
早期在苏联国立电影学校任职,二十岁入电影界,并开始执导自己第一部电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建立社会主义政体社会,国家进入空前的热情发展阶段,在电影圈,涌现一批电影实践与理论并存的文艺青年,产生电影有史以来影响深远的“蒙太奇电影学派”。库里肖夫便是其中佼佼者之一。
作为“蒙太奇“电影技术理论的前驱,为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库里肖夫做了一项有名的镜头剪接实验,这就是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库里肖夫效应:他给俄国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盆汤、一个作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镜头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发现观众看到了演员的“表演”,即:看到汤时表现出饥饿感,看到孩子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时表现出悲伤。而实际上这都是由于镜头的组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从这个试验中,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是镜头组接和剪辑的作用。
艺术成果
1924年库里肖夫拍摄了影片《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的奇遇》,以滑稽喜剧的形式嘲弄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歪曲宣传,反映了革命后俄国的真实情况其后拍摄的影片有科学幻想片《死光》(1925)《遵守法律》(1926,据J.伦敦的小说改编)、《伟大的慰问者》(1933)、《铁木儿的誓言》(1942)、《我们从乌拉尔来》(1944)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库里肖夫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独到见解,在电影表现手段的探索、造型和蒙太奇处理、演员表演以至声音的运用方面,有许多独创的、革新性的成就。
早在1916年,库里肖夫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他在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并深入研究美国影片,特别是D.W.格里菲斯的影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
蒙太奇理论,认为电影艺术的特性就是蒙太奇。他以实验的方式证明,将同一镜头与不同镜头分别组接,就可创造出不同的审美含义,这一实验被称为“库里肖夫效应”。他还指出,通过蒙太奇可以体现时间的运动,表达作者的态度,启发观众的感受。他的理论经过
爱森斯坦和
普多夫金的改进和阐发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艺术追求
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做了一项有名的镜头剪接实验。
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是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有力证据。普多夫金曾对这个试验作了如下描述:
“我们从某一部影片中选了苏联著名演员莫兹尤辛的几个特写镜头,我们选的都是静止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我们把这些完全相同的特写与其它影片的小片断连接成三个组合。
第一个组合是莫兹尤辛的特写后面紧接着一张桌上摆了一盘汤的镜头。
第二个组合是使莫兹尤辛的镜头与一个棺材里面躺着一个女尸的镜头紧紧相连。
第三个组合是这个特写后面紧接着一个小女孩在玩着一个滑稽的玩具狗熊。
当我们把这三种不同的组合放映给一些不知道此中秘密的观众看的时候,效果是非常惊人的。观众对艺术家的表演大为赞赏。他们指出:“莫兹尤辛看着那盘在桌上没喝的汤时,表现出沉思的心情;他们因为莫兹尤辛看着女尸那幅沉重悲伤的面孔而异常激动;他们还赞赏莫兹尤辛在观察女孩玩耍时的那种轻松愉快的微笑。但我们知道,在所有这三个组合中,特写镜头中的脸都是完全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