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动员
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应对敌人突然袭击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动员
应急动员,又称紧急动员。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应对敌人突然袭击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动员。
通常在被迫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基本特点是可利用的时间小于正常的动员时限,无法按常规进行动员准备或没有进行动员准备的时间,又需要迅速作出动员反应。有效地实施应急动员,可对出现的危机作出迅速反应,对于尽快扭转危机发生初期的不利局面,控制事态的发展,遏止和消除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遭到德国突然袭击后,未能在第一时间作出立即实施总动员的决定并采取应急动员措施,成为苏联战争初期遭受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遭到埃、叙军队的突然袭击后,被迫对预备役部队运用广播电视公开发布动员命令,不待各师、团齐装满员就按营、连组织动员展开等应急动员措施,以最快的速度使预备役部队投入战斗,对迅速扭转战局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临战前或遭敌突然袭击时进行的动员称为应急动员,与战争初期动员、战争中后期动员构成动员的三个阶段。当时为应急动员规定的任务是:按照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线及主要作战方向组扩建部队的任务,将现役部队按战时编制补充满员。2001年9・11事件发生时,美国政府采取了连续的应急动员措施。总统G.W.布什在来不及召开国家安全会议的情况下,同副总统、国防部长等人通过电话磋商后,在战时内阁尚未成立之前,临时成立了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危机初期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事发20分钟后,布什便发表了第一次电视讲话,表明美国政府对袭击事件的最初态度。1小时后,国防部发出了最高国家安全警告,同时动用了包括白宫特勤署、军队、预备役人员、警察、海关、移民局、运输安全局和联邦紧急管理署等22个联邦机构、上百个政府部门参与国土安全防御。8小时后,全美各地军队已进入最高戒备状态。8天后,美军已经初步完成了在海湾和西南亚地区的军事部署。到10月8日战时内阁成立,美国在20多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平时状态向战争状态的转变。应急动员的核心做法是:①抓好应急力量的动员准备,提高战备程度和动员反应速度。②建立动员等级决策制度,使各级拥有相应的动员权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迅速作出动员决策并采取动员行动。③平时预想各种复杂情况,进行应急动员演练,探索非常规动员方法。④研究确立灵活反应的原则和机制,遇有情况简化动员环节,超常规进行动员。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23 10:5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