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通信系统
通信中断的紧急时刻、保障最低限度通信联络
主要任务是保障紧急情况或险恶的战争环境下,特别是在核袭击之后,常规的通信手段被摧毁,面临通信中断的紧急时刻,保障最低限度通信联络。
主要任务是保障紧急情况或险恶的战争环境下,特别是在核袭击之后,常规的通信手段被摧毁,面临通信中断的紧急时刻,保障最低限度通信联络。应急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有:①抗毁能力强,能迅速机动开设。②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核电磁脉冲防护能力。③通信安全可靠并能与国防通信网互联。应急通信系统有多种类型,比较典型的有:①地下通信系统。收发信设备及天线全部设置在地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优点是隐蔽、抗毁性强,信号稳定可行,不易被敌方侦察与干扰。主要缺点是信息传输速率低。平时不常用,仅在常规通信手段中断时用于传递最紧急的信息。②机载指挥所通信系统。用飞机装载各种不同频段的收发信息设备及天线,并由多架飞机组成机群,构成空地一体的通信指挥系统。其优点是机动能力强,信息容量较大。缺点是机群完全暴露在空中,抗毁能力较差,对制空权的依赖性较大。③短波跳频自适应通信系统。其优点是便于机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当采用猝发方式通信时,敌方侦察与干扰困难。缺点是天线的抗毁能力差,采用天波通信时,受核爆炸引起电离层扰动的影响较大。④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利用流星余迹反射的电波进行通信,只有当收发信天线波束相交的区域内出现流星余迹时才能沟通联络。其主要优点是设备体积较小,机动性较强,通信的保密性和隐蔽性好,受核爆炸引起电离层扰动的影响较小。主要缺点是天线的抗毁能力差,通信过程不连续。⑤低频地波应急通信网。由多个分散配置的、具有抗核电磁脉冲加固的中继节点组成,节点间利用低频地波沟通联络。其优点是低频地波的传播几乎不受核电磁脉冲的影响,信号稳定可靠,通信距离较远,一跳可达200~300千米,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当部分节点被毁时可自动建立迂回链路,能确保通信联络不间断。缺点是信息传输速率低,节点配置的低频天线目标大,易被敌火力摧毁。当多个节点被毁时无法建立迂回链路。通常只用于核攻击期间和攻击后保障最低限度的应急通信。其他类型的应急通信系统还有:抗干扰及抗毁的卫星通信系统和用系留气球、飞机、火箭运载的通信系统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提出了组建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网的计划。多年来,该网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拥有8个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90年研制成功地下通信系统。未来应急通信系统将进一步提高其生存能力,并向多手段、网络化、适应多种复杂情况的方向发展。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9 10:5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