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汉杰,男,汉族,1969年7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生物制药工程专家,无党派人士,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校长。
人物经历
1969年7月17日,应汉杰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在宗汉街道金堂村长大,初中就读于宗汉高王中学。
1984年—1987年,就读于慈溪市周巷中学。
1988年—1992年,就读于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2年—1995年,就读于南京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5年—1998年,就读于南京化工大学(现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2007年—2010年,入选江苏省第三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2008年,受聘“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高新区第二批海外领军人才”。
2009年,入选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1年—2015年,入选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
2013年,入选组织部“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同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6年,入选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年,任苏州大学校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应汉杰依据细胞的特性和仿生的原理,发明了能量调控和细胞集群调控等系列创新技术,解决了果糖—1,6—二磷酸等医药化学品、生物乙醇等生物基化学品、虫草素等天然有效成分,以及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产品生物合成效率低、生物催化剂难以长期使用和连续化生产难以实现等问题,推动了生物发酵过程从间歇式向连续化生产的转变,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2022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应汉杰先后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根据2022年6月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网站显示,应汉杰先后主持和参加了20余项国家级和其他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多项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等。
根据2022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应汉杰先后获得2007年和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授权中国国内外发明专利180余件。
人才培养
应汉杰主要讲授课程“生物分离工程”“酶工程”“代谢工程”“生物工艺学”等。2005年,他参与主讲的“生物分离工程”被遴选为国家精品课程。
应汉杰注重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启迪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潜能。
截至2017年9月,应汉杰先后指导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人。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应汉杰的父亲应尧长是农民出生,家中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他从小很勤快,常常帮着家人干农活、做小工。
人物评价
应汉杰为生物制造过程由间歇式向连续化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应汉杰以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在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评)
应汉杰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长期在学校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努力推进教育创新。(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