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guǐ),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等等,交叉配合60次,故称
六十花甲子。
“
三庚”就是从夏至起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幼学琼林》中说:“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
庚子日、庚寅日、
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