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前街
江西省赣州市府前街
原杨老井街往西走,即为清府治所在地。所以,这一地段即为赣州清时流传中的“府衙前”。1914年,废除府制,街名由府前街复称为杨老井街。
府前街历史
历史上,这里先后包容了三个时代的政府机构于其中。明朝嘉庆三十七年(1558)分守岭北道署设此,清乾隆年间赣州府治迁此,1939年,蒋经国任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的赣州专署迁于此。
1939年秋,蒋经国任赣州专员时,先是在米汁巷老专署办公。当时府衙旧址是女师附小校址,1939年秋,因躲避日本鬼子空袭而迁往南康凤岗,旧衙空出,蒋氏便趁空将专署迁移至旧府衙院内(今百货公司
府前街(又叫府衙前),算来也是旧赣州的一个亮点。记录赣州人自己编记的地名俚语“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卖得来,还要添一个(天一阁)”,其中“十个铜钱”中的“钱”字由文人寻了十个带“前”字的官府或热闹之地名来替代,便有了“州前、县前、府学前、道署前、参府前、姚衙前、生佛坛前、坛前、总镇前、府前”之说。府前街占了一“前”,自然有些豪迈。
府衙驻足
其实,府衙驻足于这条街还是有来历的。当然,并不是因为这条街风水有什么特别好,而是因为这任知府心理因素作祟。康熙年间,朝廷出现文字狱,一时间使得各级官吏为人、处事、写文格外紧张。当时的赣州府衙在旧皇城内,面对“皇”城,这位知府不敢入住办公,认为这有犯皇室,皇室居住过的地方可以做衙门吗?一旦有谁人告了上去,这乌纱帽岂不摘了。于是,便不在皇城内的府衙办公,而是便于康熙29年,选了明代嘉靖年间分守岭北道署所在旧址(道署前)做了府衙。
刘家祠堂
如今,府前街也好,新赣南路也罢,真正留下些古典文化韵味的怕只有街西南的藕塘里的刘家宗祠了。刘家宗祠为砖木结构,硬山顶,牌楼式大门,三进二天井,面阔五间20米,进深59米,占地面积1160平方米。房屋采用百年杉木为柱,梁柱雕花彩绘、檐瓦釉花,屋顶净瓶、石狮、宝鼎装饰堂皇。祠内有戏台、藻井、木雕构件等,大厅两侧有治事厅、祭器库、两廊为钟鼓楼,祠内还有肖墙、庭院、垂花门、抄手游廊、穿堂、仪门、耳房,祠的右边和后院有水塘、花园、亭、台、楼、阁。大门对联:“流环章贡秀峙崆峒幸山川别开生面,世衍俊宗家诒顾及大门第赖有传人”,还有戏台台柱上镌诗“妆成离合悲欢以无为有,演出伦常纲纪作古证今”,则涵蕴着刘家宗祠人家的忠厚本性与性情。
这座名祠颇有来历。传说从清代同治八年着手策划,经十年的筹躇,以刘安倬、刘拱辰为首,组织43人的建筑班子,发动城乡内外捐资银元壹万零陆佰伍拾捌元。于城西购买错杂民居50余亩。从光绪五年四月动工,至光绪六年十月竣工,历时一年有半。
无疑,刘家祠堂的存在,是凭着它的文物意义。眼前的刘家祠堂,雕镂精细的飞檐斗拱,依旧向着天空与土地演绎当年工匠创造的艺术美;气势恢宏的青石巨门,也仍然向着来往客人张扬着一种陈旧的骄傲;深深宅院的正方天井,也还贮藏着昔时刘氏家族的喜怒哀乐。门前埋在土里的石狮,却毫无快乐可言。它替祠堂接风送雨、沐日浴月,它为刘家人显威壮志、制造气势,似乎可功垂千秋。可守门的石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只是守护者而已。家族的势力消解了,守护神也就如同失宠之物了。当历史大步走向未来时,饱蕴艺术与情感的精神之物,再破旧仍或多或少仍被文化人重视与怀念,而势利之物,是微不足道的了。
现状
杨老井没了,府前街没了,而且这两个旧名永远也不会再复用了。而仍沿用着,并不存在着纪念什么之特别意义,而是这名字本身有着催奋城市及城市百姓进步的鼓励作用。一个城市,与一个人一样,永远需要鼓励,或者是这种自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18:45
目录
概述
府前街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