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岩群(Kangding Gr.)曾称康定片麻岩、康定杂岩、康定群。时代属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为发育在四川康定与泸定间的片麻岩系。下部为各类混合岩、片麻岩和黑云变粒岩,不同地段夹有斜长角闪岩、麻粒岩、大理岩、磁铁角闪岩及变质基性超基性岩残留块体;上部以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各种片岩及大理岩等。变质程度角闪岩相,局部麻粒岩相。
简介
康定岩群(Kangding Gr.)曾称康定片麻岩、康定杂岩、康定群。时代属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为发育在四川康定与泸定间的片麻岩系。下部为各类混合岩、片麻岩和黑云变粒岩,不同地段夹有斜长角闪岩、麻粒岩、大理岩、磁铁角闪岩及变质基性超基性岩残留块体;上部以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各种片岩及大理岩等。变质程度角闪岩相,局部麻粒岩相。下部原岩为酸性、中酸性花岗质岩石夹基性火山岩、中酸性凝灰岩;上部为中酸性凝灰岩、火山碎屑和泥砂质沉积。同位素年龄较多且分散,最大数据为24.78亿年,可能代表最早一期混合岩化作用。
命名
张兆瑾、任泽雨和胡熙赓于1941年命名,参考剖面有四川泸定县瓦斯沟—门坝沟剖面、米易回箐沟—纸房沟剖面和云南永仁县仁和—大田剖面。
沿革
1931年
谭锡畴、李春昱把发育于康定与泸定间的片麻岩定为太古宙片麻岩系。1940年张兆瑾称之为太古宙康定片麻岩,相当于泰山系。李承三等(1940;1941)认为冷碛至康定北部的片麻岩与片麻状花岗岩为一体, 非太古代产物,形成于二叠纪以后。
1941年
张兆瑾、任泽雨和胡熙赓认为康定附近和川康公路雅康段的片麻岩是由古老花岗岩变质而成,称其为前寒武纪片麻岩或康定杂岩。1944年和1945年彭琪瑞等将富林附近的蛇纹岩、滑石片岩、流纹岩、凝灰岩等称为富林杂岩,归属前震旦纪。1945年黄汲清创名康滇地轴后,把西昌以西,磨盘山一带的花岗质岩石称磨盘山片麻岩,归属前寒武纪。
1956年
《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称为康定系或富林系,归属前震旦纪。1959年李春昱整理了他和谭锡畴1929—1931年期间在四川西康工作的资料,出版了《西康地质志》,提及康定附近的片麻岩,仍称康定片麻岩,时代属太古宙。1959年谢窦克称康滇地轴的变质岩为前震旦纪变质杂岩。1959年《中国大地构造纲要》认为康定杂岩为古生代岩浆侵入后混合岩化作用的产物。1960年李则新等认为康定杂岩包含有前震旦纪的片麻岩、华力西期的基性超基性岩、花岗岩和混合岩以及侵入到西康系的花岗闪长岩等。1964年邢无京把康定片麻岩归属印支期侵入岩,是强烈动力变质的产物。1965年1∶100 万重庆幅地质图说明书首次提出康定群之名称。1965年至1984年西昌幅、米易幅、永仁幅、冕宁幅、盐边幅、石棉幅、荥经幅、宝兴幅和康定幅等划分出古元古代会理群和峨边群等,同时用前震旦纪的岩浆岩和混杂岩或混合岩,代替了原康定片麻岩、康定杂岩、富林杂岩和彭灌杂岩。
1975年
四川106地质队4分队,沿用前震旦纪康定杂岩之名,并分出上、下两部分。1982年骆耀南等将会理群的普登组改称普登群,划为新太古代①。1982年程文祥、张应圭沿用康定杂岩名称,把它分为上下岩组,时代归属古元古代②。同年冯本智、卢民杰使用康定群一名,归属古元古代。1983年程文祥、张应圭也提议建立康定群,把它划分为下部咱里组,上部冷竹关组③。1986年卢民杰把康定群自下而上分为咱里组、冷竹关组和下索子组。在滇东元谋一带则称为苴林群,与康定群可对比,均属元古宙。同年袁海华认为康定群属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1988年贺节明等认为康定群是一套灰色片麻岩,时代为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同年李复汉等把康定群归古元古代。并认为与云南永仁县的仁和群相当。并做了不同划分,由下至上,仁和地区为仰天窝组、大田组;泸定地区为泸定组、瓦斯沟组;盐边同德地区为仰田窝组、冷水箐组。1989年邢无京把康定群自下而上分为3个组,即咱里组、冷竹关组和五马箐组,属太古宙—古元古代,可与滇中底巴都组和湖北崆岭群对比。
1990 年
《云南省区域地质志》认为滇中最老的地层是古元古代苴林群,由下至上分为5个组,即普登组、路古模组、凤凰山组、海资哨组和阿拉益组。同年冯本智将不同地区的康定群进一步划分,由下至上:康定—泸定地区为咱里组、冷竹关组和纸房沟组;米易—渡口—同德地区为大田组、冷水箐组和纸房沟组。并认为滇中元谋一带苴林群的普登组、路古模组、凤凰山组和海资哨组与康定群的中、上部相当,两个群均属新太古代。1991年《四川省区域地质志》除把康定—泸定地区的变质岩层称为康定群外,把彭灌杂岩以及火地垭群中的后河组和大田组都改称为康定群,把它分为两部分,下部为咱里组,上部为冷竹关组,时代属太古宙至古元古代。 康定片麻岩出露于扬子地台西缘的南北向构造带中,岩石组合复杂。从目前的研究程度看,本典暂称其为康定岩群为好。
特征
主要出露于川西,一部分在滇北。北起四川的康定、泸定,向南经石棉、冕宁、西昌、米易、盐边、渡口,然后进入云南的永仁,至元谋。呈一南北向的狭长地带,长约700km,宽50km。?プ槌煽刀ㄑ胰旱难沂?多样,从北至南各地段有所不同,但从主要岩石组合、原岩类型和变质与混合岩化程度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1.下岩组约相当四川的咱里岩组和云南仁和的仰田窝岩组。主要由混合质斜长角闪岩、角砾状与条带状角闪混合岩、混合质角闪斜长片麻岩和黑云变粒岩组成。不同地段夹有斜长角闪岩、紫苏麻粒岩、二辉麻粒岩、大理岩、磁铁角闪岩、变辉绿岩、变辉长岩和变超基性岩等的残留体或块体。 2.上岩组约相当冷竹关岩组和冷水箐岩组。以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浅粒岩和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夹混合质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夕线云母片岩、夕线黑云石英片岩、石墨片岩、条带状铁英岩和大理岩等。 康定岩群的变质程度以角闪岩相为主,部分达麻粒岩相。在地理上,该岩群呈南北向分布,一般呈穹隆状断续出露,其构造线常为东西向或北东东向。 该岩群下部的原岩,除一套形成稍晚的酸性至中酸性的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外,其余主要是基性火山岩夹中基性凝灰岩和基性—超基性岩。上部的原岩为中酸性凝灰岩-火山碎屑岩和泥砂质沉积碎屑岩。 本岩群中的同位素年龄测试比较分散,泸定斜长角闪岩锆石U-Pb法年龄为2451Ma 和2062Ma(秦家铭,1985),相当元谋仰天窝岩组混合岩的锆石U-Pb一致线年龄2478Ma(吴懋德,1985),仰天窝岩组闪长质混合岩全岩Rb-Sr年龄1171—1255Ma(据李复汉),侵入康定岩群的含矿斜长岩Ar-Ar坪年龄为1508Ma(冯本智等,1985)。各种花岗质岩石的年龄都在635—910Ma间,说明它们均晚于康定岩群中的表壳岩。 本岩群中最大的年龄值为2478Ma,可能代表最早一期混合岩化作用的时限。从目前的资料看,康定岩群主体岩石生成于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 该岩群与古元古代的会理岩群、昆阳岩群的构造走向几乎直交,尚未发现它们之间的直接接触关系,但可见康定岩群与震旦系及下古生界(奥陶系和泥盆系)的不整合关系,大部分地区与周围地层为断层或构造接触。
备考
康定岩群的组成相当复杂,时代上以前寒武纪为主,但亦有中生代的,虽然有2900Ma的年龄值报导,但可信度差而未采用。所以,康定岩群的岩石组成和时代等尚需今后深入研究。 骆耀南等,1982,会理元谋地区前震旦纪地层与构造。 程文祥、张应圭,1982,“康定杂岩”新见,西昌地质,第15期。 程文祥、张应圭,1983,四川西部康定杂岩建群建组的初步意见。
编撰者: 刘国惠
作者1: 张兆瑾
年份1: 1941
作者2: 任泽雨
年份2: 1941
作者3: 胡熙赓
年份3: 1941
系名: 太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