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河,在古籍记载中,名称各异,有“'炉河”、“打箭炉河(缘于康定市旧称)”、“瓦斯河(缘于河口地名)”等。1984年地名普查时,因流经康定城,定名为“康定河”。长江支流
岷江支流
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康定市东北部,发源于大雪山东坡。上游有两支,分别从康定市南、北两个方向流与康定市城。以较长的雅拉河为正源,则康定河全长78公里,上游两源汇合点以下干流长度25公里,流域面积1575.2平方千米,在康定市城东瓦斯沟口汇入大渡河。
干流概况
康定河,若以雅拉河为下源,则源自康定北部大炮山,自南向北流经雅拉乡境,在康定市城区北部纳南来的折多河,转东流,至瓦斯沟口江入大渡河。全长78.4公里,落差3416米。康定河本干,自炉城东雅拉河与折多河汇流处(郭达山麓)起至瓦斯沟口止,全长25公里,落差1100米,流域面积1575.2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康定河流域,降水特点是变化率大,干雨季分明,年总降水量一般是700〜900毫米。旬、月、季降水量的特点:冬季最少,降水量最多月与最少月各年不一,最多月在6、7、8三个月范围内变换,最少月则交替在1月和12月出现。常年月降水量最多出现在6月,其次是9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一般出现在2月份,为94天。一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7、8、9三个月内,雨量达40〜60毫米,在高山峡谷和深谷地区,日雨量大,易成山洪灾害。
康定河,流域面积1575.2平方公里,枯水流量16.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45.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4.4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463454千瓦,水能利用率约67%,是康定市境水能利用率最高的河流。
主要支流
径流
折多河,发源于折多山,由西南北流,穿越炉城,将县城分为东西两部,有5桥沟通。在城东郭达山麓与北来之雅拉河交汇,全长33公里,落差1930米,流域面积667.6平方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11.7万千瓦。它的主要支流有毛家沟,源于折多盘盘山南面的桑达龙;榆林河源于贡嘎山冰川北面的日乌且沟,至驷马桥注入折多河。
雅拉河,发源于大炮山南面的垭日阿措,由北南流,在城东与南来之折多河汇合,全长53.4公里,流域面积682.1平方公里,落差2325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7.8万千瓦,沿河两岸温泉极为丰富。
湖泊
木格措,藏语名,意为“野人湖”,又名大海子。坐落于雅拉乡折多山东坡,海拔3780米,湖面东西长3公里,最宽处1.5公里,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鲜水河断裂带长期活动形成的高山湖泊。湖的北、西、南三面有红海子、白海子、黑海子相衬托。湖水由东面凹处泻出,一落近千米,几经跌落到山脚,流经牛窝沟注入雅拉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开2为国家级旅游区。
五色海,又名黑海子,有上下两个。当阳光照射光线折射,加以高山密林倒映,呈现出不同色彩,故名五色海,是康定一大景观。位于炉城东南榆林乡驷马桥后山上,海拔4100米。海子呈梯形,长约0.35公里,宽约0.3公里,面积约0.11平方公里。是冰川消融后留下的冰川湖泊。西岸有下切谷口,海子水自谷口向东北泻出,沿跑马山南麓,在公主桥注入折多河,历来是康定人民的饮用水源。
治理开发
灌溉
鸯坝堰管道输水工程,1972年由州农牧处李泽培勘测设计,引康定河水,渠长1800米,用管径为150〜250毫米的铸铁管,沿川藏公路埋设,长1500米,将水输至鸳鸯坝。除灌地200亩外,同时保证坝上职工及村民生活用水。坝上土地平坦,交通方便,用水可靠,除当时的康定县水电局建库房于此,大渡河木材水运局设有作业分点,雅安林运司转运站、县养鸡场、州泡沫砖厂等亦相继在此修建。瓦斯乡部分群众纷纷觅地建房,或便于耕作,或开设旅店。昔日荒滩,已呈一派繁荣景象。
水运
过去康定城郊人民即有利用流水漂送河木的经历,如雅拉乡农民砍放木柴至雅拉河边,待第二年水涨,将柴冲至北门打捞上岸,干后出售,群众称之为“放河柴”。榆林乡农民则从榆林沟、折多河将柴漂冲至飞机场起捞,供炉城人民燃料之需。水电发展后以电代柴,居民不再使用河柴。
水电
民国20年(1931年),城内绅商集资成立美明电灯公司,在成都购回1台英国乃飞厂造的立轴流式水轮机及1台3相、220伏、25千伏安
交流发电机。选城南白土坎折多河畔,修建一座引水式发电厂。工程快完工时,遇洪水将渠道厂房冲毁。次年重建发电,供部分商民照明用电。为康定人民用电之始。
民国27年(1938年),该公司在白土坎电厂引水渠下,另筑支渠约30米,又建一厂房,装英国奇异厂造立轴流式水轮机与230伏、37.5千伏安、3相同步交流发电机,用皮带传动发电,供河西居民用电(民国28年并入康裕公司)。
民国33年(1944年)底,大升航水电厂发电后,白土坎25千伏安
水轮发电机赠给大邑县安仁镇文彩中学,成为该校照明设备。将军桥头的3千瓦
直流发电机则拆到泸定县冷碛,仍以木制上冲式水车作原动力,供冷碛街上照明,成为泸定县早期的一所农村小水电。
大升航康定水力发电厂,民国28年(1939年)确筹建装机容量为500千瓦,有效水头为100米的高水头电厂。水轮机、发电机、调速机、控制屏、压力钢管等均向美国厂家订购。其余变压器、输配电器材、钢材、水泥等则购自昆明、贵阳、重庆等地。这时正值
抗日战争时期,沿海交通多被日军切断,除运载钢管的货轮在太平洋被日本击沉外,其余主件海运至印度加尔各答后,又空运至昆明。经4年多的努力,所有机器材料,始从黔、昆、渝、蓉等地,用汽车辗转运回康定。第一期工程(引菜园子溪水发电)于民国32年冬季动工兴建,并对紊乱的室内外线路进行整改,一律将包灯改为表灯制。次年12月建成发电,正式定名为康定水力发电厂,厂长李万均。但枯水季节溪流甚小,夜晚靠前池、水渠储水发电二三十分钟,断续供电,用户颇有怨言。直到民国36年底,第二期工程自大风湾引康定河的木制渠槽通水后,发供电才正常。
大升航电厂,1950年3月24日,解放军抵达康定时,首先驻进大升航电厂,继续供应全城用电。接管该厂后改名地方国营康定水力发电厂。通过整顿机构,充实设备,暂时取消电炉负荷,满足逐渐发展起来的车队、毛纺厂等动力用电。1950〜1974年(龙洞沟电站投产前)单独供全城用电阶段,共为国家创利润273万余元,上缴税金23.9万元。至1989年,该厂已有45年历史,仍供应着城区部分用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区用电负荷不断增加,原有各站所发电力,已呈供不应求之势,经州人民政府决定,改建大升航电厂,以适应工矿企业对电力的需要。1989年在旧厂址处建成装机容量为9600千瓦,自菜园子筑坝拦取康定河水23立方米/秒,引水渠长1130米,设计水头51.5米的水电站。1991年7月31日正式投产,更名为康定升航电站。
龙洞沟电站,1966年由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测量设计,筑坝拦引康定河水,经408米长的隧洞,至龙洞沟建站。设计水头35米,安装
水轮发电机组3台,容量3X1250千瓦,于1967年4月动工修建。其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机器设备、水泥、钢材比较紧缺,时修时停。1975年元月13日第一台机组发电,1976年元月25日第二台机组投产,1977年10月4日第三台机组发电后,工程全部竣工。
军分区驷马桥电站,由康定军分区投资93万元修建,州水电局勘测设计队测量设计,罗昭达等施工。1982年4月动工,1983年2月竣工。筑低坝拦取折多河水,经1096米长的引水渠至驷马桥沟口,获37米有效水头。电站装机2台,容量2X320千瓦,发电后与康定电力公司签订合同,并网供城区用电。
瓦店子电站,1982年9月正式开工兴建,1984年11月底全部完成投产。该电站在川藏公路路标361公里处,筑坝拦取康定河水,沿左岸修鈇渠道长924米,经宋家沟地边时,采用暗渠引水,竣工后渠顶铺上泥土,继续种植庄稼。至前池后,建竖并高46.7米,并以水平隧洞衔接厂内两台机组,容量2X3000千瓦,为县内和州内最大的一座国营电站。瓦店子电站并网后,1985年电力公司电网所属4个发电站年发电量共4609万度,年售电量为4018万度,年上缴税金23.9万元,缓解了多年来电力不足,城区频繁停电的矛盾。
瓦斯电站,瓦斯乡是康定市在川藏公路线上的东部门户,为康定河与大渡河汇合处。因交通方便,所以农电建设走在前头。1964年10月正式动工修建10千瓦水轮泵电站,1965年10月建成发电,供上、下瓦斯沟的公社、学校、居民和农户等照明。1979年~1981年8月10日又建成3X320千瓦电站。站址位于乡政府下侧,从康定河自流引水2.5立方米/秒,经进水闸、沉沙地、940米长的渠道、前池和管径为1.1米的压力钢管,得有效水头36.5米。安装
混流式水轮机2台与320千瓦发电机2台直联,分3路输向日地、鸳鸯坝、姑咱,沿线输电。